修辞学发凡

价格 32.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修辞学发凡/复旦博学·经典教材系列》是把存在于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在阐释和说明中,引用了丰富、适切的白话和文言的例证。对于系统地研究修辞学,对于古今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和练习写作,都有助益。
  《修辞学发凡/复旦博学·经典教材系列》共分十二篇。第一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和修辞所须适合的题旨和情境。第二篇述说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第三篇述说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第五篇至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其中第五至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第十一篇述说语文的种种体式,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第十二篇结语,述说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

目录

第一篇  引言
一  修辞二字习惯用法的探讨
二  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
三  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四  修辞同情境和题旨
五  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
六  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
七  修辞学的功用
第二篇  说语辞的梗概
一  修辞和语言
二  “态势语”
三  声音语
四  文字语
五  声音
六  形体
七  意义
八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九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第三篇  修辞的两大分野
一  形式和内容
二  内容上的准备
三  两种表达的法式
四  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
五  两大分野的概观
六  两大分野的概观二
第四篇  消极修辞
一  消极修辞纲领
二  意义明确
三  伦次通顺
四  词句平匀
五  安排稳密
第五篇  积极修辞一
一  积极修辞纲领
二  辞格
甲类  材料上的辞格
三  譬喻
四  借代
五  映衬
六  摹状
七  双关
八  引用
九  仿拟
十  拈连
十一  移就
第六篇  积极修辞二
乙类  意境上的辞格
一  比拟
二  讽喻
三  示现
四  呼告
五  夸张
六  倒反
七  婉转
八  避讳
九  设问
十  感叹
第七篇  积极修辞三
丙类  词语上的辞格
一  析字
二  藏词
三  飞白
四  镶嵌
五  复叠
六  节缩
七  省略
八  警策
九  折绕
十  转品
十一  回文
第八篇  积极修辞四
丁类  章句上的辞格
一  反复
二  对偶
三  排比
四  层递
五  错综
六  顶真
七  倒装
八  跳脱
第九篇  积极修辞五
一  辞趣
二  辞的意味
三  辞的音调
四  辞的形貌
第十篇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一  格局无定
二  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
三  修辞现象常有上落
四  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
五  适应更是形形色色
六  变化的统一
第十一篇  文体或辞体
一  文体或辞体和文体或辞体的分类
二  简约繁丰
三  刚健柔婉
四  平淡绚烂
五  谨严疏放
六  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
第十二篇  结语
一  从修辞学术萌芽时期说起
二  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三  中外修辞学说竞争时期
四  结语
初版刘序
初版后记
《修辞学发凡》
第九版付印题记
一九五四年版重印后记
一九六二年版重印前言
一九七六年版重印前言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