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2年3月28日至30日,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亚人类学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英国、美国、中国两岸三地等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类学与历史”,就人类学的“历史”与历史学的历史的关联性进行了跨学科的对话,就人类学与历史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就人类学民族志的学术功效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论坛还关注了东亚人类学本土定位时的自我与他者的比较研究。诸位参会学者提出了东亚社会研究对于拓展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空间的可能性,尤其是本次论坛所涉及的超越民族文化主义、政治民族主义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急需进行讨论的课题。本书即为本次论坛的研究成果,上卷为中文(包括一篇英文),下卷为日文。
目录
上卷
导言
作为历史学之前沿的人类学
人类学在中国的实践——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考察
从人类学角度接近历史——韩国的族谱、户籍、契册以及田野调查
宗族的“长期持续”与变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人类学与史学在家谱研究方面的不同——越南系谱意识中的“中空结构”
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看越南民间信仰的复兴——利用过去的价值来表明今日期望的祭祀活动
摇曳不定的韩国的华侨身份意识再考
惜字之化,以兴文教:帝国晚期竹堑地区的文人、书写与国家
晚清水沙连地域客家社会之形成与形态
“客家原乡”的诞生——粤闽赣交界地区客家空间生产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历史”在广东这一地域社会的意义——以珠江三角洲的宗族和水上居民为例
历史·他者·汉学人类学
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实践”:云南西南部拉祜族社会有关“幸福”“权力”与“生命”的仪式与诠释
试论德宏傣族知识分子的历史意识
“他者”的书写——近代不同时期的鄂伦春族政策变化及社会文化变迁
民族身份与历史意识:中国贵州东南部族群他者政治试释
东亚的多频道历史与人类学
韩国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结合
田野中的“历史”:人类学的经验
日本宗教文化史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课题
论James Scott高地东南亚新命名——Zomia——的意义与未来
人类学与历史学的联结点
琉球家谱的概况与特点
历史学与人类学方法的越南家谱研究
九天玄女信仰向越南南部的传播
珠江口水上人的历史人类学
乡村社会的一个边缘群体:三僚村的地理师
在田野中的商业史:华侨商人与家乡的联系
从礼仪标签到地方制度的比较——“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介绍
从家屋到宗族?——广东西南地区上岸水上人的社会
从口述到书写的历史——台湾原住民排湾族G村部落志的撰写与竞争对话
Historical Anthropology:A Case Study——TheZhong Surname(钟氏)in South’TaiwanHakka Societ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讨论
编后记
下卷(日语略)
……
摘要与插图
届东亚人类学论坛:人类学与历史—学术论坛综述姜娜
摘要:2012年3月28日至30日,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亚人类学论坛在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英国、美国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等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收到论文31篇。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类学与历史”,围绕人类学与历史的关系,就人类学的“历史”与历史学的“历史”的关联性进行了跨学科的对话,就人类学与历史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就人类学民族志的学术功效进行了思考。另外,除了这种方法论意义上的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历史”研究以外,论坛还关注人类学基本的比较研究,是东亚人类学本土定位时的自者与他者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人类学历史历史学自者他者
为促进东亚以及欧美各国的人类学者之间有关东亚社会研究成果的交流及东亚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3月28~30日,届东亚人类学论坛在中山大学永芳堂讲学厅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类学与历史”,由日本东京大学及东洋大学荣休教授、人类学者末成道男先生发起和召集,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次东亚人类学论坛共邀请到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越南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学者30余人,收集到论文31篇。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学者就人类学的“历史”与历史学的“历史”的关联性进行了跨学科的对话,就人类学与历史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就人类学民族志的学术功效进行了思考。另外,除了这种方法论意义上的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历史”研究以外,论坛还关注人类学基本的比较研究,是东亚人类学本土定位时的自者与他者的比较研究。
论坛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麻国庆教授主持、致开幕词。在开幕式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周大鸣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论坛末成道男先生先后代表主办方致辞。几位教授都提到,本次论坛的发起可追溯到2011年年初,当时末成道男先生在中山大学作了题为《社会人类学调查中的历史》的演讲,围绕人类学与历史研究的关系,结合自己的田野经验,对人类学调查中的历史视角进行了阐释。这次演讲的主题引起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麻国庆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的高度重视,认为有关这一问题意识的继续探讨将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了解、融合以及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东亚人类学、历史学的飞跃发展。由此,双方决定共同举办这一论坛。另外,科大卫教授指出,末成道男先生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长期以来为该中心提供了不少宝贵建议,而尽管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都是历史学出身,但是每一位历史学者都在自身学科的文献解读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进行研究,如今在末成道男先生的倡导下,将这一方法纳入东亚研究的框架内,期待着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末成道男先生则就会议的进行方式进行了说明。本次论坛,每位学者的发表时间只有5分钟,之所以这样安排,末成道男先生有两个考虑。第一,论坛时间有限;第二,与会学者的文章已经由论坛主办方收集、整理、翻译并打印成册分发给与会人员,希望各位学者在提前阅读的基础上聆听报告并进行深入探讨。末成道男先生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会议的主要语言多为英语,但是今后汉语会成为主要会议用语。一般而言,日本学者在阅读方面问题不大,但是在听、说方面则有欠缺,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