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市民: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之路:the way of the urban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urban immigrant families

价格 49.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在描述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状况的基础上,考察了制度环境、迁移意愿及方式与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关联;提出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水平相对较高,且呈现进城时间的阶段性差异和进城地点的区域性差异,土地、城市住房等制度性因素,及家庭迁移意愿、迁移方式等主体性因素影响了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状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第二节  对社会融入、城市融入的研究
  第三节  对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如何考察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
  第一节  考察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考察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分析框架
  第三节  考察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方法
第三章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基本状况
  第一节  经济融入状况
  第二节  社会文化融入状况
  第三节  心理融入状况
  第四节  乡城移民家庭与乡城个体流动者城市融入的总体差异
第四章  制度环境与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
  第一节  研究假设及变量
  第二节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中的制度环境
  第三节  制度环境对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影响
第五章  迁移意愿与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
  第一节  研究假设及变量
  第二节  乡城移民家庭的迁移意愿
  第三节  迁移意愿对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影响
第六章  迁移方式与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
  第一节  研究假设及变量
  第二节  乡城移民家庭的迁移方式
  第三节  迁移方式对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影响
第七章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特征及规律
  第一节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维度间的非均衡性与关联性
  第二节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影响机制的复杂性
  第三节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时间性差异
  第四节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空间性差异
第八章  客观认识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
  第一节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客观状态
  第二节  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节选
附录2  访谈提纲及被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附录  概念索引
后记

摘要与插图


  近年读过一些青年学者的文章、著作,在组织社会学工作坊、(年会)青年论坛等学术会议上也听过一些青年学者、博士生的演讲,他们对学术的追求和抱负,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中的素养和潜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0后、80后学者的成长,显示了我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兴旺。
  回忆自己二三十岁刚步入社会学时的幼稚,相比当今的青年学者不能不自愧不如,而且由衷地佩服他们。与青年学者们交流,我也有许多的收获,为此常感兴奋,也很乐意与他们进行讨论。
  青年学者们的社会生活和学术之路都刚刚开始,对社会生活尚欠缺经验,对学术研究也尚欠缺凝练,研究中难免存在一些困惑。在几届组织社会学工作坊等会议上,我曾谈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借为专著《从农民到市民: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之路》作一小序之机会,谈谈学术研究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的问题,供青年学者们参考。
  第一,抓住研究问题的“真命题”。所谓“真命题”,是指研究对象、内容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和规律。只有抓住“真命题”才能对社会现象作出科学、恰当的认识和解释,这也是科学研究、学术研究之目的。常常感觉一些青年学者的研究选题“别扭”,即研究现象、问题、逻辑与社会客观的现象、问题、逻辑不相符。非“真命题”的研究,非但不能予以社会现象科学、恰当的认识和解释,反而可能导致片面甚至扭曲、歪曲的认识和解释。因此,在进行一项研究时,必须认真斟酌选题是否为“真命题”。
  第二,获得关键性的资料。社会学实证研究中有效资料的获取,对任何研究者、任何研究都会是个难题,这是因为社会的复杂性致使任何社会现象与其他诸多社会现象都有关联性,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获得研究现象的所有关联性资料。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只能是获取研究现象的关键性资料,即关键时间、关键过程、关键人物、关键变量等相关资料。关键性资料显示的是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可以说是科学解释社会现象的基础和依据。
  有些青年学者在面对复杂的关联性问题时,收集了很多资料,但忽视或遗漏了关键性的资料。那么,无论使用多么规范的调查方法,使用多么娴熟,甚至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其结论都无法确保是对社会现象科学、恰当的认识和解释,甚至可能会导致片面、歪曲的认识和解释。因此,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时,必须认真斟酌哪些是关键性的资料,以及如何获取关键性资料。
  第三,提升研究结论的意义。我认为,凡是非对策性研究,其价值在于理论性结论,否则就弱化了学术研究的意义。有些青年学者的研究中,有理论性文献、理论研究视角或框架,但研究结论中既无理论概括,也无理论回应,只是对经验事实做概括,也就是说,整个研究实际上只是完整的故事、详实的数据、经验的总结,而理论是被悬置的。这样的研究,其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我还认为,凡对策性研究或研究结论中的对策性建议,一是需有依据,二是需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否则这些建议就不是对策,而是理想或想象。一些青年学者在研究中会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例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大力动员、加大投入等,问题在于这些建议有依据吗?建议与研究发现有直接关联吗?这些建议中谁、如何去提高谁的认识?谁、如何去加强,怎么领导?谁、如何去动员谁?资金哪里来?如果建议与研究发现、结论无直接关联,也就没有了可操作性、可行性,那么其研究的意义就值得质疑了。
  当然,任何一项研究都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其意义也都是相对的,专著《从农民到市民:乡城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之路》不可避免地会有局限性,但它本身的意义也是极其明显的。
  一是这部专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