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校史新编:1893-2013

价格 7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编,介绍了1893-2013年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部分是武汉大学的缘起及早期发展,着重介绍张之洞成立自强学堂及此后的发展演变;第二编分别介绍了进入新世纪前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第三编重点介绍四校合并后武汉大学的新发展。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武汉大学的缘起及早期发展
第一章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年)
一、自强学堂筹建
二、自强学堂改为方言学堂
三、机构设置及负责人
四、师资队伍
五、招生、培养与管理
六、教育教学
七、办学条件及经费
八、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九、自强学堂、方言学堂的贡献及影响
第二章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到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13―1927年)
一、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到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的历史沿革
二、张渲校长与武昌高师的发展
三、武昌高师的校徽、校旗、校训、校歌
四、反帝爱国斗争及东厂口“六一”惨案
五、创始人与武汉大学
六、张继煦任校长时的学校改革
七、石瑛校长与国立武昌大学
八、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
九、国共两党合作时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第三章 初创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1928―1938年)
一、筹备与改建经过
二、代理校长刘树杞
三、选址珞珈山与修建新校舍
四、机构设置与行政管理
五、教学、科研工作与办学条件
六、王世杰校长及其办学主张
七、抗日救亡活动与党组织的重建
八、西迁后的珞珈山校同
第四章 西迁乐山(1938―1946年)
一、迁校经过及学校机构
二、办学条件及艰苦生活
三、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
四、校园文化建设
五、李约瑟与武汉大学
六、王星拱校长及其办学主张
七、进步师生的革命斗争
八、抗战时期武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五章 复员武昌(1946―1949年)
一、复校经过及机构设置
二、教学、科研工作与办学条件
三、周鲠生校长及其办学主张
四、珞珈山“六一”惨案
五、地下党组织与进步社团的活动
第二编 强强联合 共襄盛举――进入新世纪前的四校发展
第六章 进入新世纪前的武汉大学(1949―2000年)
一、正式接管及初期的稳步发展
二、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
三、在曲折中发展
四、**校长与武汉大学
五、拨乱反正
六、教学改革
七、科学研究
八、学科专业
九、师资队伍
十、研究生教育
十一、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十二、办学条件
十三、面向2l世纪的综合改革
十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十五、办学与成就
第七章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54―2000年)
一、办学历程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三、科学研究
四、师资队伍
五、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六、办学条件
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八、办学与成就
第八章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56―5000年)
一、办学历程
二、教学改革
三、科学研究
四、科技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
五、师资队伍
六、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七、办学条件
八、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九、办学与成就
第九章 湖北医科大学(1943―2000年)
一、历史沿革
二、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发展状况
三、朱裕璧及其办学主张
四、人才培养
五、科学研究
六、师资队伍
七、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八、办学条件
九、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十、附属医院与教学医院
十一、办学与成就
第十章 四校合并
一、背景与意义
二、合并过程
三、合并时刻
四、强强联合的实力与优势
五、省部重视
第三编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迈入新世纪的武汉大学
第十一章 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一、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