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逻辑(一本颠覆新闻采写编评书籍写作常规的新颖而有趣的作品)

价格 3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目录

[目 录]
序 新闻人的新思维 展江
自序 一个人的新闻后台 高明勇

新闻生产
“年度好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这样关注“劳教改革”
评论时代,何为“专业评论”
当代时评写作的格局及其传统
时间到了,稿子呢
盖洛普是如何调查民意的
外媒如何围观中国
《华盛顿邮报》这样报道中国
创作什么,比怎么创作更重要
记者手记:新闻背后的采访逻辑
人物评论:洞察生命的时代坐标
时事访谈:坐下来谈论“中国病”
附:媒体人的三个标准
记者还乡:熟悉记忆的陌生拜访
附:故乡的“移民村”
关注计生:私人事件的公共表达
附:被“批准出生”的孩子
“准生证”背后的故事
专业深度:没有“级”,只有“比较级”
媒体职能:真正问题的持久关注
附:论《新京报》时评生产机制
一手评论:坚硬材料的论说力度
附:“舆情监测”是什么市场

职业训练
有效思维:穿过迷雾的科学方法
档案意识:随时激活的职业库存
思想陪练:职业成长的“催化剂”
附:我的思想陪练殷海光
懂人生路遥,自读路遥始
实学素养:新闻记者的专业学问
自我训练:职业素养的成长路径
实习指导:职业训练的系统设计
职业生存:媒体行业的生存哲学
专家资源:专业智囊的职业积累
职业充电:前行力量的自我获取
差错分析:对每一个文字负责任
新闻理想:无须标榜的职业内衣
职业谚语:言简意赅的从业经验
采访艺术:让陌生人也敞开心扉
第二落点:后发制人的思想先机
研究中国,从“打捞乡村”开始
阅读的轨迹:一位媒体评论员的“秘密书架”

媒介素养
“公共说理”的逻辑
谁在操纵网络删帖
“一张图表读懂”的思维之变
增进共识第一步,怎么说话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为何“政府大院开放”屡屡成“新闻”

温和,而坚定
对“个人”多点期许,对“公共”多点参与
《人民日报》新年献词里的“中国梦”
微博改造我们的话语
“政务微博”如何推动中国改革
舆情分析不能“替代”领导上网
媒体报道,什么时候才算侵权
微时代怎么做记者
传统媒体:为何转型,如何转型
语言魔方的力量
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谣言”
追忆蔡定剑:良知与风骨

后记 打造一枝新闻业的“金蔷薇”

摘要与插图

自序 一个人的新闻后台
高明勇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无助地看着我。
小女孩坐在我面前,眼睛红红的,估计忍不了一分钟,泪珠就下来了。她来实习,不满一周,信心满满,焦虑多多。看到自己花了一个多小时写的800字文章,被逐字逐句改了一遍,一下子泄劲了。
我并不想打击她,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帮她指出问题所在:“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很刻苦。”顿了一下,我试着说出问题的真相:“你的问题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得到。”
她用力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我经常跟其他实习生说一句话,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不要急,慢慢来,我现在告诉你,我是怎么做的,带你走进我的新闻后台。
尽管本人行事一向低调,还是忍不住想说,这不是一本消遣的书,虽然很多人喜欢消遣;也不是一本随便翻翻的书,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翻翻就算体现全部价值的书。
你可以认为这是在吊胃口,也可以认为这是在吸引你往下看,一行,一行,又一行,直到把这本书看完。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不想藏着掖着,没必要,也犯不着。
如果说不想吸引你读下去,我认为有点装——写文章出书就是给人看的,别人不爱看,或者看了没有快感,等于白写。
有的书负责有趣,有的书负责有用,有的书负责有钱,有的书负责有料,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使命。
如果说有一本书能“负责××一切”,我也相信——不过,谢天谢地,和我没关系,那是大师。我不是大师,也不想“负责××一切”,只想谈谈“职业成长”。
年轻时,我看过不少励志类的书,也看过不少鸡汤类的书,这些书没有一本伴随我到现在,书中的内容大多都忘记了。这是有选择地遗忘,因为那些书除了当时让我激动一下,对我的成长,尤其是后来的职业成长,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对,我想突出的,就是“成长”,“职业成长”。
自序新闻的逻辑这么多年,我在新闻江湖里南下北上,经验不多,教训不少。工作之余,我先后和数十位实习生一起共事,从他(她)们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年少时的影子。惭愧的是,他(她)们好歹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那时候连想要什么都在焦虑。
所以,我有意识地把自己曾经的成长焦虑,以及如何消除这些焦虑的方法,整理了一下。简单分了一下类,大致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
丰满一点的说法就是,新闻是如何产生的,记者是如何炼成的,了解新闻的逻辑到底有什么用。
简单一点的说法就是,坐在知识、方法和观念支撑起来的板凳上,谈谈我所理解的“新闻的逻辑”。
这就是,一个人的新闻后台。
我希望她走进我的新闻后台,或许,会对她的新闻前台有所影响。
当然,如果“只看不练”,这本书你就白读了。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