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般治历史者,每喜用断代法,盖一时代苟有一时代之特殊色彩,其断代也固宜:然在《中国目录学史》中,则时代之精神殆无之差异,强立名义,反觉辞费。故本书不用此法而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濂毕具,一览无佘。
著者姚名达为此统筹并顾,决依史事之所宜。
采多样之体例,以蕲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
目录
自序
叙论篇
目录
目录学
目录之种类与目录学之范围
目录学史之组织
溯源篇
上古典籍与目录之体制为何如乎
刘向等典校秘书之义例
刘向等写定叙录之义例
《别录》与《七略》之体制不同
刘歆分类编目之义例
分类篇
分类之原理
类之字义
事物之分类
学术之分类与思想之分类
图书分类之始
《七略》之分类法
类书与目录学
五分法之偶现与四分法之代兴
《七志》与《七录》
《五代史志》之《经籍志》
正统派四部分类法之源流
《隋志》以前之专科目录
《隋志》以后闯出“四部”牢笼之十几种分类法
对于《隋志》部类之修正与补充
新分类法创造之尝试
西洋近代分类法之进步
杜威“十进法”之接受与修正
体质篇
目录之体质
……
校雠篇
史志篇
宗教目录篇
专科目录篇
特种目录
结论篇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然在《中国目录学史》中,则时代之精神殆无之差异,强立名义,反觉辞费。故本书不用此法而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然此种主题分述法亦有其流弊,一则同一事件而分散于各题之中,不能识其全貌;盖有经无纬,则组织不能周密也。一则文气所至,不便琐陈,以致时代不明,后先倒乱,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著者为此统筹兼顾,决依史事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以蕲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故述《溯源篇》,以推究目录之渊源,迄于向歆《录》《略》而止,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写定、分类、编目以至插架,莫不推寻其原始状态,混合叙述,不似后此各篇之以主题为纲领。在全书中,其笔法独异,倘欲名之,或可谓之追问法。其次所宜述者为目录学史之全貌,既不欲顺时断代为混合之论次,又不欲杂厕无关要义之关系史事于各主题篇中,故特用正史之本纪体例,取自古至今有关于目录学之零星史事,依年代之先后,逐件系年,名之日《通纪篇》。此篇悉属原料,从千百书中钩稽而出,考定排比,费时。书成自观,殊觉乏味。然欲确知某一史事之时代及其过程,则舍是莫由;苟能一气读毕,对于中国目录学之发展,亦可隐约得一概念;专家用作参考,必可免翻检之烦;且读各主题篇时,必有随手比照,增加领略之功。然因其数量太多,颇觉累赘,故特抽出单行,易名日《中国目录学年表》。此篇之后,分题另篇,不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