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故事3-推开心理学之门

价格 36.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5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只要提到心理学,就不得不提及,比如:建立科学心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行为主义的代言人;百科全书式的心理学家……《心理的故事》将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心理学,细数心理学的前世今生。

目录

免费在线读  为何要对自己说谎
  人们总是试图解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令其合理化,以避免引起内心的焦虑。可是,所有的解释都是合理的吗? 还是人类为了避免内心冲突而进行的无意识选择? 事实证明,内在动机是一个阴暗的世界,那里面充满了狡辩和骗术,表现在外显行为上,就是每个人都在对自己说谎。为什么会这样呢?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用实验给出了答案。
  费斯廷格出生在纽约市,是俄国犹太移民的后裔。在纽约市立学院完成大学课程后,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爱荷华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等。他曾经进入勒温在麻省理工学院设立的团体动力研究中心工作,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1955 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美国社会研究所学院担任心理学教授,直至去世。
  费斯廷格研究影响在于社会心理学。他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其中的莫过于认知失调理论。1957 年,任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费斯廷格出版了《认知失调理论》一书。书中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这一概念,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起到了莫大的激励作用。费斯廷格提出,现实中矛盾处处都在,不一致的理念、观点随处可见,但是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因为人可以理智地看待不一致的事物,达到认知上的一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行为的认知是协调的,并不存在矛盾。
  1959 年,费斯廷格和卡尔·史密斯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邀请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作为被试,参加一个名叫“表现衡量”的实验。实验进行两个小时,被试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被试被告知实验内容是关于“人的预期是如何影响任务完成过程的”,而对照组被试则被告知了一个预期的结果。
  在前半个小时里,实验组被试要进行一项无聊的任务——将线轴放入一个箱子里。接下来,则进行另外一项同样无聊的任务——将钉子放在一块木板旁边。任务结束时,实验组被试被问到,可不可以代替实验人员告知下一个被试“实验内容很有趣”,如果实验组被试答应,还可以获得一美元的报酬。实际上,下一个被试来自对照组,也就是说,他已经对实验内容有了一个预期。
  虽然实验组被试心里有点困惑,但为了一美元的报酬或者是其他原因,是按照实验人员的说法做了。“明明很无聊的任务,怎么会有趣呢?”在实验组被试内心纠结的时候,对照组被试完成任务出来后,反馈的信息竟然也是实验内容很有趣。
  这时候,实验才真正开始。实验组被试被引导到另一个房间,被询问刚才的任务是否有趣。奇怪的事发生了,原本是一个无聊的任务,可是在科学研究的名义下,貌似也是一项有价值的劳动,说不定实验真的能得出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于是,实验组被试给出的答案是“实验有趣”。
  为何要对自己说谎

  人们总是试图解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令其合理化,以避免引起内心的焦虑。可是,所有的解释都是合理的吗? 还是人类为了避免内心冲突而进行的无意识选择? 事实证明,内在动机是一个阴暗的世界,那里面充满了狡辩和骗术,表现在外显行为上,就是每个人都在对自己说谎。为什么会这样呢?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用实验给出了答案。

  费斯廷格出生在纽约市,是俄国犹太移民的后裔。在纽约市立学院完成

摘要与插图

为何要对自己说谎
  人们总是试图解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令其合理化,以避免引起内心的焦虑。可是,所有的解释都是合理的吗? 还是人类为了避免内心冲突而进行的无意识选择?
事实证明,内在动机是一个阴暗的世界,那里面充满了狡辩和骗术,表现在外显行为上,就是每个人都在对自己说谎。为什么会这样呢?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用实验给出了答案。
  费斯廷格出生在纽约市,是俄国犹太移民的后裔。在纽约市立学院完成大学课程后,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爱荷华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等。他曾经进入勒温在麻省理工学院设立的团体动力研究中心工作,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1955
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在美国社会研究所学院担任心理学教授,直至去世。
  费斯廷格研究的影响在于社会心理学。他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其中名的莫过于认知失调理论。1957
年,任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费斯廷格出版了《认知失调理论》一书。书中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这一概念,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起到了莫大的激励作用。费斯廷格提出,现实中矛盾处处都在,不一致的理念、观点随处可见,但是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因为人可以理智地看待不一致的事物,达到认知上的一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行为的认知是协调的,并不存在矛盾。
  1959
年,费斯廷格和卡尔·史密斯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邀请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作为被试,参加一个名叫“表现衡量”的实验。实验进行两个小时,被试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被试被告知实验内容是关于“人的预期是如何影响任务完成过程的”,而对照组被试则被告知了一个预期的结果。
  在前半个小时里,实验组被试要进行一项无聊的任务——将线轴放入一个箱子里。接下来,则进行另外一项同样无聊的任务——将钉子放在一块木板旁边。任务结束时,实验组被试被问到,可不可以代替实验人员告知下一个被试“实验内容很有趣”,如果实验组被试答应,还可以获得一美元的报酬。实际上,下一个被试来自对照组,也就是说,他已经对实验内容有了一个预期。
  虽然实验组被试心里有点困惑,但为了一美元的报酬或者是其他原因,还是按照实验人员的说法做了。“明明很无聊的任务,怎么会有趣呢?”在实验组被试内心纠结的时候,对照组被试完成任务出来后,反馈的信息竟然也是实验内容很有趣。
  这时候,实验才真正开始。实验组被试被引导到另一个房间,被询问刚才的任务是否有趣。奇怪的事发生了,原本是一个无聊的任务,可是在科学研究的名义下,貌似也是一项有价值的劳动,说不定实验真的能得出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于是,实验组被试给出的答案是“实验有趣”。
  实验组被试心理的转变,便是认知失调在起作用的过程。一开始,他独自经历无聊的实验,感觉糟糕,如果马上进行事后评价的话,可能会认为无聊。实验结束后,有人付钱要求他告知下一个被试实验很有趣。这时候,实验组被试出现心理冲突,明明很无聊,还要告诉别人有趣,诚实的人是不应该撒谎的。虽然有金钱的抚慰,却也不容易解决内心冲突。于是,被试开始改变对实验内容的认知,如果觉得实验很有趣,任何顾虑都消失了。当第二个被试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是实验有趣时,第一个被试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从某个方面来看,那个实验还是蛮有趣的”。
  这就是认知失调研究中的经典实验。此后,人们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认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