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班级管理:价值观教育的实用策略 大夏书系 (培养班级正能量,班主任工作之“魂”)

价格 2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认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一是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认同规则,“思想道德教育”的背后是让学生形成主流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因此,键的是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在分析当前学生价值观特点以及班主任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介绍了班主任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价值澄清法、公正团体法、社会行动法、道德叙事法、情境陶冶法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

目录

前 言 1
上 篇
第一章 价值观教育:班主任工作的“魂” 3
一、价值观教育为什么是班主任工作的“魂” 3
二、班主任可以借鉴哪些价值观教育理论 7
1.价值观澄清理论 7
2.理性为本理论 9
3. 逻辑推理理论 11
4. 完善人格理论 11
5. 观察学习理论 12
6. 体谅关心理论 14
三、为什么世界各国如此重视价值观教育 15
1. 他国开展的价值观教育 16
2. 我国开展的价值观教育 19

第二章 诸多挑战:班主任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23
一、来自社会环境的挑战 25
1. 精神追求的迷失 25
2. 传统文化的断裂 26
二、来自学生的挑战 27
1. 因为不了解,所以难以对话 27
2. 因为不是同龄人,所以有代沟 30
3. 因为个性,所以追求不一样 31
三、来自教师自我的挑战 33
1. 教育意图过于外显 33
2. 师生对话氛围欠缺 35
3. 师生关系仍不对等 36
4. 学生思考空间不足 37
5. 教育生活化还有距离 39
6. 学生情绪调动不足 40

第三章 悄然演变:当代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43
一、价值选择的多元化 43
1. 差异性 43
2. 媚俗化 46
3. 新异性 48
4. 积极向上 50
二、认知水平的复杂性 51
1. 同一班级学生的认识水平一致吗 52
2. 年龄越长觉悟越高吗 54
3. 认识和行动之间有距离吗 56
下 篇
第四章 角色扮演法 61
一、什么是角色扮演法 61
二、角色扮演法的实施策略 64
1. 确立角色扮演活动的主题 64
2. 学生理解角色扮演活动 68
3. 在宽松的环境中初步体验角色 71
4. 在问题解决中让学生的价值观自然呈现 71
5. 学生深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73
6. 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74
7. 观察学生日常行为的变化 75
三、角色扮演法的优势 75
1. 学生能切身体会多元的价值观世界 76
2.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移情能力 76
3. 能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77

第五章 道德叙事法 79
一、什么是道德叙事法 79
二、道德叙事法的实施策略 82
1. 明确讲故事的目的 82
2. 如何找故事 83
3. 谁来讲故事 91
4. 呈现故事的方式 96
三、道德叙事法的优势 99
1.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99
2. 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价值观 100
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感悟能力 100
4. 激发学生的道德想象能力 100

第六章 价值澄清法 103
一、什么是价值澄清法 103
二、价值澄清法的实施策略 105
1. 讨论内容应该联系生活实际 105
2. 民主氛围是关键 108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10
4. 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延续讨论 112
三、价值澄清法的优势 119
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119
2. 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120
3. 有助于发挥情感在价值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120

第七章 社会行动法 121
一、什么是社会行动法 121
二、社会行动法的实施策略 124
1. 引导学生关心公共事务和现实问题 124
2. 选择现实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128
3. 用行动改变现实 131
4. 行动之后开展价值讨论 133
三、社会行动法的优势 134
1. 提高学生的道德行动能力 134
2. 在真实情境中提高学生的价值认识 135

第八章 公正团体法 137
一、什么是公正团体法 137
二、公正团体法的实施策略 146
1. 形成结构化的民主管理组织 146
2.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 146
3. 公正参与是日常班级管理的基本范式 149
三、公正团体法的优势 152
1. 有助于发展学生关心群体的价值观

摘要与插图

学生思考空间不足
在开展价值观教育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主发现中提高思考力,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内化。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成长来说,更需要给予学生了解、发现、澄清、明晰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自由、平等、开放的对话空间中逐渐达到社会对其的要求。封闭、指向明确的教育容易走向教育者的单向说教,学生主体性不易被激发,从而影响教育效果的实现。只有在对话中,学生才会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把教育的外在要求转变成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下面以“感恩”的主题班会为例来说明。
(1)感谢父母。通过展示艺术体操、品尝拿手菜和向父母说说心里话来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2)感谢老师。通过爱心接力日记,回顾班级内开展的活动,学生献上书法作品,才艺表演。
(3)感谢学校。通过诗朗诵、展示绘画作品等形式感谢学校的培育之情。
以上活动目标过多、过全,导致活动过程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师生都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讨论和思考。这一方案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给予学生思考空间,从而没有真正地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在另一个活动方案中,活动聚焦在感恩父母上。班主任在总结当前孩子存在的问题时,发现孩子存在不知父母难的情况,比如,对父母大吼大叫,丢三落四,让父母立刻把东西送到学校,攀比乱花钱,这些虽然是小事,但确实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班主任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感恩父母”“如何理解亲情”的问题。班会设计如下:

(1)感受父母的爱
(2)理解父母的难
爱发脾气的雯雯
丢三落四的小刚
“受了委屈”的晶晶
(3)孝顺父母很简单
“孝顺”就是要关心父母,了解父母。
“孝顺”就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孝顺”就是要做个懂事,理解父母的好孩子,在精神上多给父母一点安慰。
第二种方案的设计,使学生有话可说,他们面对自己熟悉的事件,通过深入讨论达到了相互教育的目的。虽然班主任预设了教育目标,但是讨论中学生生成的观点、思想的碰撞对于学生心灵的启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