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分享遗产-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论坛.论文集

价格 15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8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Re-relic编委会编写的这本《数字遗产分享遗产(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论坛论文集)》从主题“数字遗产,分享遗产”出发,汇集世界各地沿的技术、进的经验和富的成果,针对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文化遗产展示和保护理念展开探索,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巨大潜能,凭借超越时空界限的数字手段更好地保护、展示、利用和分享人类的共同遗产。内容上以希腊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致辞开篇,然后由三篇主旨发言《数字遗产研究概述》、《再现遗产的理念与实践》、《伦敦宪章的理论与实践》概括了国内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随后分“历史信息的分层记录与仿真模型”、“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虚拟复原”、“遗产分享和公众参与的新途径”、“遗产保护的技术前景”四个议题的27篇论文展开全面讨论,力求呈现出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在当代发展的沿。附有论坛发布的《伦敦宪章:关于基于计算机的文化遗产可视化》中文版作为指导遗产数字化的准则。

目录

主旨发言
 大会发言稿 艾琳娜·阿弗拉米朵
 保护建筑遗产: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挑战 马里奥·桑塔纳-金特罗
 “再现遗产”的理念与实践 贺艳
分论坛发言(A)历史信息的分层记录与仿真模型
 “基于影像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统”的探索 宋玲平
 叠加制造在数字化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张方今 伊恩·坎贝尔 伊恩·格雷厄姆
 虚拟现实技术在故宫博物院的应用模式研究 方丽瑜
 “宁寿宫花园数字保护项目”中遗产信息的分阶段记录 董纲瑛
 用影像留住敦煌——结合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法创造全新视觉敦煌 吴健
分论坛发言(B)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虚拟复原
 韩半岛新罗东宫与月池发掘遗构的影像复原 张宪德
 中国木构古建虚拟重建准确度评价实践孙闯 尚晋
 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 刘托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基于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遗产保护实例 李庆华 连颖俊 金涛
 数字化视野下的圆明园九州景区造园艺术研究 吴祥艳 刘悦 宋顾薪
 虚拟修复与学术研究的相互促进——故宫灵沼轩虚拟修复研究概述 黄墨樵
 境写嘉禾,兴寄浇湖——避暑山庄烟雨楼历史变迁研究初探 徐卉风 刘伟 陈东等
 数字虚拟技术在热河文庙复原研究中的运用 刘伟 陈东 于洋
 故宫文化遗产的数字修复与数字还原 欧阳宏
分论坛发言(C)遗产分享和公众参与的新途径
 虚拟遗产的移动展示平台研究 李公立 陈慧莲
 社交网络的兴起与遗产分享模式的变革 杨兆凯
 新媒体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王鹏 赵丽虹
 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村落文化遗产与古建筑整体性保护研究 张涵 师宏儒
分论坛发言(D)遗产保护的技术前景
 空间信息技术辅助文化遗产保护 党安荣 陈杨 张丹明
 沧州铁狮子数字保护修复研究——三维激光扫描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的应用 永听群 马清林 王林安等
 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的颐和园佛香阁精细测绘技术研究 李奇 刘媛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成果与精度控制方法研究 戴俭 胡岷山 钱威等
 基于激光扫描的文物形态信息获取与形变分析 薛天纵 李秋英 周俊召等
 石质文物三维数字化及在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探索 吴育华 侯妙乐 胡云岗
 结构稳定分析技术在少林寺塔林保护中的应用 杨攀 闫海涛 杨军等
 北京旧城沙盘模型数字化方法探索 石若明 刘昊
 历史街区保护中激光扫描技术应用的探索 霍晓卫 刘业成 张弓等
 走进克孜尔石窟的现代安全防卫系统 李博
附录
 附录一:伦敦宪章
 附录二:会议日程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