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 一部中日战争新闻史 一部深入研究“新闻政策与国家命运”的经典著作

价格 39.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31年—1945年日本国内及中日关系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详细有据地叙述了日本主流报纸对这些事件的报道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珍珠港事件,对于这些扭转中国、日本甚至全世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日本主流报纸进行了怎样的报道,这些报道又对时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日本从野心膨胀到走向灭亡的历史进程中,主流报纸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应独立客观的“第四权”,为何一步一步沦为政客愚弄民心、推动战争的罪恶凶器?
本书从战争与新闻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舆论管制对于社会生活以及国家走向的影响,运用大量原始资料,为读者展示了那段特殊时期日本的政治、文化景况,对御用报纸、犬儒媒体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推波助澜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并揭示了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对于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重要意义。

目录

目录
序/展江 001
中文版序 004
日文版序 008
第一章 关于自我认罪的声明
——报纸和审查 1
第二章 从中日对立走向“九一八”事变 15
第三章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29
第四章 爆弹三勇士的真实面目
——军国主义的赞歌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50
第五章 日本退出联盟
——世界孤儿的诞生 63
第六章 “五一五”事件及相关评论 84
第七章 言论弹压导致的自我约束和离间军民关系问题 100
第八章 从京大泷川事件到天皇机关学说事件 116
第九章 搭上性命的新闻报道时代
——针对报社的恐怖活动 138
第十章 陆军宣传册事件和永田铁山暗杀事件 152
第十一章 “二二六”事件中受到致命一击的报纸 165
第十二章 “二二六”事件之后 190
第十三章 同盟通信社的成立 198
第十四章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212
第十五章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 225
第十六章 太平洋战争之路 237
第十七章 太平洋战争开战的报道 255
第十八章 报纸已死 268
后记 292
译后记 295
注释 300

摘要与插图


三天时间饶有兴致地读完前坂俊之先生所著《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的中文译稿,感触颇深。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军国主义就以中国为侵略对象,并且一条道走到黑,将中、美、苏、英、荷等国通通树为敌人而四面出击,因野心太大和天怒人怨而战败。这段中日两国交恶的历史,至今还存在诸多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经过明治维新和所谓大正民主时代,日本报业迅速崛起。将这一过程视为政治经济变革,是宪政体制的有利结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从另一个维度来考察,日本19世纪末开始的富国强兵、对外扩张所引发的国民读报热,也是日本报业成长的助推器。
如果说日本报业借助战争而大发展,是始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那么1931年至1945年的军国主义时期,则是政府和军方借助对外侵略扩张行动而控制舆论的阶段。本书的一大贡献,是揭示了报业这个日本要的舆论机关对于军国主义势力从抬头到支配日本政治的记录和态度,尤其是所谓主流报纸对于军部从揭露和批判到退缩和沉默、再到顺从和屈服的变化过程。这种批判反思,根植于扎实的报史研究,理据充分,持论公允,让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一个屈从于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舆论压力而放弃社会公器责任的新闻界是如何误导一国之民的。
自1931年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有一个持续走强的过程,其间从政界到学术界,再到新闻界不乏批判的声音。从作者的记录来看,军国主义并未强大到一手遮天的程度。当时已经很发达的日本报界,如果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和民主自由的理念,是有可能阻止军国主义思潮在整个社会泛滥成灾的。可总体而言,《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所谓的主流报纸,却在稍作抵抗后率先从思想上被收编了。这里所说的收编,不是说报纸改变所有制而被纳入国营体制,而是说在民营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逐渐丧失独立性和批判性,进而成为“自筹干粮+领皇粮”的体制附庸和帮凶。
通过作者的记录,我们发现,日本新闻界对于军国主义的批判,主要来自地方报刊和非主流的另类报刊,即发行量较小、较个人化的报刊,它们在经济上不大依赖既有的政商力量,以针对重大时事和政治问题的言论为主。这其中,菊竹六鼓主持笔政的《福冈日日新闻》、原《信浓每日新闻》主笔桐生悠悠后来主持的《他山之石》、战后任相的石桥湛山的《东洋经济新报》能直面时局,大胆批判盲目的爱国主义、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空谷足音,难能可贵,留下了不失光彩的印记。可是,从这些报刊的社会影响力来看,由于发行量受限,充其量只能影响少数知识分子,对普罗大众来说其影响力几乎是不存在的,因而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
回顾和深入充满创痛的历史,我深深认同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总结:“有关‘战争和媒体的关系’,本书向读者揭露了二战前后日本媒体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过度报道以及背后政府控制媒体的实态。”19世纪以来,民族主义在诸多被压迫、被殖民的弱小民族那里是反抗殖民压迫的强大诉求,但同时也是争端、尤其是流血军事冲突的根源之一。民族主义容易凝聚民族意志,但往前走一步,又很可能成为使对外扩张和不义战争合法化的意识形态。19世纪大肆侵略扩张的沙俄、20世纪初打败沙俄之后称霸东亚和东南亚的日本,无不如此。在化的今天,此类现象并没有绝迹,仍然是我们当代人不得不正视和警惕的问题。
其实,作者通过太平洋战争中新闻界的失守,揭示了一个人们习焉不察的深刻问题:通过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实现的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福音。它既可以如印度裔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所言,帮助一个国家免于饥荒之害,更可以为防止祸国殃民的思想走火入魔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