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研究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研究

价格 66.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研究》通过口述史的方式,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真实情况。研究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较有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裕固族作为代表,使用采访和田野观察记录的方法,通过受访者口述个人成长过程的方式,来透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研究》分为两篇。上篇通过纵观的方式,整体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变化;下篇在整体了解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的基础上,选取了调研过程中的一些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描述少数民族教育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i
上篇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第一章萌芽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3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的维吾尔族教育发展 3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4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藏族的教育发展 6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7
第二章欣欣向荣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10
第一节20世纪50~60年代的维吾尔族民族教育发展 10
第二节20世纪50~60年代的蒙古族民族教育发展 19
第三节20世纪50~60年代的藏族的教育发展 26
第四节20世纪50~60年代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44
第三章重新起步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46
第一节重新起步时期的维吾尔族民族教育发展 46
第二节重新起步时期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68
第三节重新起步时期藏族的教育发展 80
第四节重新起步时期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96
第四章21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107
第一节21世纪以来的维吾尔族教育发展 107
第二节21世纪以来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127
第三节21世纪以来藏族的教育发展 133
第四节21世纪以来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140
下篇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个案研究
第五章民族地区教师本土化成长的田野调研——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为例 145
第一节民族地区教师本土化成长调研简介 145
第二节民族地区教师本土化成长现状分析 146
第六章浅谈蒙古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 158
第一节蒙古族高等教育演变的四个阶段 158
第二节内蒙古民族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发展概述 162
第三节成就与探索——前进中的内蒙古民族高等教育 166
第七章内蒙古民族基础教育60年发展历程与展望 168
第一节内蒙古民族基础教育60年历史回眸 168
第二节内蒙古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特点 171
第三节积极推进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72
第四节民族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展望 173
第八章裕固族个人成长历程的教育人类学考察研究 175
第一节裕固族及本研究的简要介绍 175
第二节裕固族男孩卫民成长历程的主位呈现 176
第三节裕固族男孩卫民成长历程的客位分析 180
第九章新疆蒙古族教育概况及其教育发展 186
第一节新疆蒙古族教育发展回顾 186
第二节祖孙三代人的受教育经历 190
第三节探析新疆蒙古族教育的发展 204
第四节民族教育发展的使命 211
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6

摘要与插图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上篇通过纵观的方式,整体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变化。将受访人根据成长的时间段的不同划分为五个阶段,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完整地记录了几代少数民族群众所经历的教育发展变化,以及教育对他们自身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第一章萌芽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的维吾尔族教育发展
根据1941年的统计,全新疆公立学校共有236所,453个班,有男生9461人,女生1979人,合计有学生11 340人。在新疆反帝联合会成立后,各地各民族的促进会纷纷致力于教育事业,“会立小学”数倍于公立小学。到1941年,全新疆公立学校有115所,3218个班,有男生62 198人,女生12 982人,合计有学生75 180人。许崇灏《新疆志略》第232页。另据同书第303页,1942年全新疆公立学校为580所,学生总数91 065人,会立学校1883所,学生总数180 035人,两项合计总校数2463所,学生271 100人。
据1946年统计,全新疆共有小学教员6071人,其中不合格的有2000多人。为提高教师素质,除创办暑期教员讲习班外,1943年在各区原有中学内增设了师范班,将喀什简易师范改为中学附设师范班,并增设阿克苏简易师范学校,以便大量培训师资。新疆13个世居民族中有一半以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以清真寺为教育场所,由阿訇和富商经办,称之为经文学校。当时的经文学校遍布南疆各地,课程内容有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祈祷文的背诵和解释、阿拉伯字母、土耳其文、波斯文、古兰经和宗教诗等。教师除阿訇、依麻目外,还有从国外聘请的土耳其人。经文学校属于私立学校性质,政府一般不过问,但是也有因各种原因遭到当局查禁的。
解放战争时期,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刚刚起步,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南疆只有小学没有中学;农牧区初等教育几乎是空白,中等、高等教育数量少。到1949年,新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1949 年全新疆只有一所规模很小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在校生37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5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4人。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生197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66人;专任教师134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76人。普通中学9所,在校生292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19人;专任教师172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94人。小学1335所,在校生197 85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2 427人,专任教师7705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79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文盲率高达90%以上。新疆辉煌50年,1949—1999(上卷).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67.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1940年8月30日公布的《中共晋察冀编委目前施政纲领》中规定:“边区各民族应相互尊重生活风俗及宗教习惯,在平等基础上亲密团结抗战。”在《晋冀鲁豫边区目前建设的主张》中,也强调“边区所有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一律享有平等自由权利”。根据有关政策,陕甘宁边区还建立起了回蒙民族学院、抗日回蒙学校等,在延安还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的实施纲领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文化上平等的权利。”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出了创办少数民族学校,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指示。
1945年10月27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对察哈尔各盟旗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肃清敌伪对于人民精神上文化上的毒害,促进回蒙人民的新文化,恢复创办蒙汉回各种学校,救济贫困学生,发展文化教育上各族人民有权使用自己民族的言语文字。”同年11月28日,《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