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学的文脉

价格 30.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沈卫威的民国学院派文学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异口同声、旧学新知、雅言俗语、激进保守、学分南北、古典现代、公德私情、荣辱堪当。

摘要与插图

《中国新文学研究丛书:民国大学的文脉》:
  1903年2月9日(农历一月十二日),吴汝纶在安徽枞阳老家因急发疝气导致肠梗阻去世,未来得及履新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职位,更未能得见他主张的“京城声口”作为“国语”的推广和普及。但他在去世前,要门人把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带回家乡,供新创办的桐城小学堂使用,希望能将其传遍江淮。王照在《挽吴挚父先生联语并序》中评介他“生平谓古文外,必无经济。自游日本,顿悟普通教育之意,乃特命其同乡门人五人习芦中穷士所作《官话合声字母》”。“夫能以文章名世者,莫挚父先生若也。而先生独能虚心折节,以倡俗话之学。盖先生心地肫挚,目睹日本得力之端,在人人用其片假名之国语,而顿悟各国莫不以字母传国语为普通教育至要之原”。
  同年(1903),王照自天津到北京创立官话字母义塾,木版刻印《官话合声字母》。直隶总督袁世凯长子克定得其书,授其弟克文,克文年幼,能无师自通。袁世凯本人因此高兴,而赞成官话字母,所以黎锦熙说“给王照的'官话字母'作护法的,除严修、吴汝纶两氏外,还有一个力量更大的,便是太子少保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这里实际指的是《官话合声字母》对袁世凯所属军人的直接影响。因为从1904年初(农历1903年底即光绪二十九年腊月)开始,王照的官话字母教学就与袁世凯北洋军系的军事教育相结合。这从王照“光绪三十年九月替常备军第三镇作的”《对兵说话》一书的序言《衍说学官话字母要紧》可以知道,“自从光绪二十九年腊月,袁宫保就商量,教各军营里的人,学习这官话字母。如今商量定了,教咱们军营的人,无论官长头目兵丁,都得学习”。
  1904年10月(农历九月),直隶学务处针对丰润县王金绶等禀,起草了呈袁世凯的复文:“今该生等所呈字母拼音书与日本之片假名略同,而纯拼单音尤为省便。桐城吴京卿所谓妇孺习之兼旬即可自拼字画,彼此通书,盖确有证据之言,非虚语也。此教育普及之说也。……今该生等所呈官话字母拼音,虽仅为下等人急就之法,而用意亦隐与暗合,且能解此法,于习官话者尤为捷便。吴京卿所谓此音尽是京城声口,尤可使天下语音一律,亦非虚语也。此语言统一之说也。”这里进一步明确验证了吴汝纶所说的用“京城声口”统一天下语音,达到语言统一的主张,“非虚语也”。
  改革者的命运通常是磨难重重。也就在1904年,王照因受谭嗣同好友沈荩的株连,自行到步军统领衙门投案,从此在狱中生活两个多月。王照的注音字母研究和教学实验由门人王璞继续。
  与之同时,另一股民间的势力在涌动,那就是冠以“俗话”“白话”或“京话”的各种报刊创刊,如《无锡白话报》(1898年5月11日)、《杭州白话报》(1901年6月)、《京话报》(1901年9月,北京)、《中国白话报》(1903年12月19日,上海)、《安徽俗话报》(1904年3月31日,安庆一芜湖)、《京话日报》(1904年8月16日,北京)等在全国主要城市大量出现,与学堂的“官话”教学形成合力,进一步促使了“国语”的推行。
  当然,历史也会给先行者一个回报:1905年,延续千年的科举取士终结,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公共的国民教育顺利转型。如此,国语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才有被普遍使用的可能。京师大学堂在民国时期,由海外留学归来的教育家,顺利向具有现代视野的国立北京大学转型。1912年民国新建国立北京大学,而任校长正是吴汝纶的弟子严复;1902、1904年两次赴日本,1918年又专程赴美考察学制教育的严修和赴美留学归来的门生张伯苓,将一个私塾学馆、小学堂、中学堂,成功转化为民国时期上好的私立南开大学。王照、王璞师徒也在民国新的教育体制下,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