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宝伴你博阅中国”系列是一套以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为导游,带领大家领略中国风采的文化读本,共六册。《中国玩》是其中一本,了中国的玩具和游戏,既有操作性强的游戏,体现中国智慧的智力游戏,还有传统节日里的特殊游戏,显示了中国开放、包容、智慧的娱乐精神。中英对照的双语形式,知识丰富,情节活泼,语言幽默,通俗易懂,是中外小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选择。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生活中的游戏
纸飞机
风筝
风车
吹泡泡
编草帽
孔明灯
木偶戏
皮影戏
剪纸
竹龙
吹糖人
五子棋
对角棋
中国象棋
第二章 节日中的游戏
春节放爆竹
元宵耍龙灯
端午赛龙舟
七夕节乞巧
中秋兔儿爷
摘要与插图
皮影戏皮影戏又叫“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等,它起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是一种历史悠久、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皮影戏表演所用道具由三部分构成:皮影、影窗与灯光(以前用的是油灯)。影窗就是皮影的背景,一般为高三尺、宽五尺左右的长方形白幕,就像我们欣赏宽银幕电影时的幕布,只不过比例要小得多。
皮影所用原料是牛皮或者驴皮,牛皮质地坚硬,适合彩绘;驴皮质地稍软,雕工精细。皮料经浸泡、发酵以后,用具进行刮削处理,然后在水中清洗。晾干后,用具刻出皮影人物,再经过挑线、着色、烫火、上油、组装等程序,就能做出栩栩如生的“影人”。
表演皮影戏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幕布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配着音乐,能演出各式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故事,像《杨家将》、《西游记》、《封神演义》,都是皮影戏的经典剧目。
皮特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皮影戏,海宝打趣地问道:“你觉得皮影戏好看呢还是木偶戏好看?”
“记得前段时间我们的中文老师教了一个成语叫‘各有千秋’。我想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
博士看着皮特认真回答的模样,哈哈笑了.“不错不错,孺子可教啊。”
“博士博士,你可以再讲讲皮影戏的历史吗?”皮特听见博士夸自己,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多提一些问题。
“这个……”博士只好求助于《天书》了。
《汉书》中有一则关于皮影戏的浪漫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历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汉武帝有个妃子叫李夫人,李夫人不幸病故后,汉武帝日思夜念,不理朝政。当时有一个叫李少翁的大臣,见状很是担忧。一天,他出门看到一些孩子在玩布娃娃,布娃娃的影子落在地上栩栩如生。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李少翁制作了一个李夫人的布偶,并在布偶的四肢上装上了几根木扦,以便操作。到了夜里,李少翁点上蜡烛,请汉武帝观看。汉武帝看后,仿佛见到了李夫人本人,十分喜悦,从此就喜欢上了皮影戏。
到了宋朝,皮影戏与说唱艺术相结合,更受人们喜爱。明朝时期,皮影戏备受文化人的推崇。到清末民初,皮影戏的流传更为广泛,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皮影戏唱腔优美,表演动人,但现在却面临着衰败的命运,艺人流失严重。此外,皮影戏的制作工艺也面临危机,因为皮影制作的民间艺术家大都是古稀老人,却后继无人,制作手艺面临失传。如今,各地的皮影戏戏班子多为临时组合,年龄相对较大,一般只在年节、红白喜事以及农闲时演出。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应该去了解这门传统的艺术,把它传承下去,因为它凝聚了我们祖先的艺术精华,只有懂得我们的过去,才能真正把握我们的未来。
看完皮影戏,听完有关皮影戏的故事,皮特仿佛在一个世纪里穿梭了一圈,有一种说不出的沧海桑田的感觉。
博士微笑地看着大家,没有说话。他故意给大家时间,上大家好好回味一下。
一行人慢慢悠悠地走着,来到一个周围摆满了小摊铺的街道上。皮特的眼球一下子被摊铺上奇奇怪怪的东西吸引走了。八哥也飞了起来——飞得高,看得全。
突然,皮特停在一个红彤彤的小摊位前不走了。博士和海宝走上前一看,原来是剪纸!
剪纸
剪纸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为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剪纸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代,甚至更早。当然,这里的剪纸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因为那时用的材料多为树叶、金箔、绢、皮革等,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纸。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