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

价格 120.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九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1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以理论研究为基石,实践探索为导向,人文关怀为目标,依据犯罪学理论发展和社会治安现状,确定了四个议题,分别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犯罪学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的实证研究”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是此次会议的成功总结,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全貌。

目录

[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
论犯罪人是刑事科学的研究对象——从犯罪学说起
犯罪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价值分析与价值中立——从刑法学与犯罪学双重视角论析
论大治安之主客和谐
论犯罪学的研究模式
对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犯罪观理论的初步探究——犯罪的本源、犯罪的起源和犯罪的本质
城市化进程中的犯罪行为类型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为实证的分析
犯罪学研究的现实价值
枫桥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原因的思考
精神障碍者犯罪探析
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理论的评价与借鉴
犯罪饱和性生成模式:犯罪现象的一种理论解读
论犯罪动机
论我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构建
浅谈我国法律对妇女权益的刑事保护
留所服刑人员刑罚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北京市某看守所为例
社会维稳关键期防控流动人口犯罪新机制研究——以辽宁省大连市为样本
浅谈犯罪被害风险预测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及考核机制思考
缺失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
整体性方向:我国犯罪学本土化推进的宏观景象
以青年男性为主体的艾滋吸毒者生存状况调查——以J市为样本
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过错研究
转型期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以浙江“枫桥经验”为视点
作为决策科学的犯罪学——制度犯罪学初论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诊断评估的几点思考
论新时期“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适用及完善——以新疆地区的司法实践为例
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构建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促进监狱执法规范化建设
论犯罪现象的基本规律
[犯罪学实证方法研究]
犯罪学实证方法研究的利弊分析
犯罪学研究的实证和思辨——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后的思考
真实与假象——对我国犯罪学实证方法研究之思考
简论犯罪学实证研究方法
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抑或多元融通——犯罪研究的一体化进路
论犯罪学实证研究方法之提倡与反思
[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的实证研究]
“跑长途”犯罪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北京市朝阳区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盗窃犯罪现象实证研究——以湖南省X市938起盗窃犯罪案件为基础
赌博犯罪现象发展变化实证研究
2008-2010年度北京市朝阳区新型犯罪研究报告——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办案实践为视角
浅谈犯罪的新趋势及打防措施
福建省色诱侵财案件高危人群犯罪研究
我国恐怖犯罪现象研究
城乡接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特点、趋势及成因、对策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近五年来批准逮捕的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为例
建设工程招投标环节贿赂犯罪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浙江省义乌市为样本
中国城市盗窃犯罪被害研究——基于天津市的调查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实证分析——以基层检察院的视角
海南金融犯罪问题研究
海南省职务犯罪可能性策略分析
城郊接合部犯罪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义乌市为样本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与犯罪实证研究
校园杀童案的社会根源及其解决途径
女性性工作者被害情境定量研究——以对数回归模型为分析工具
未成年人犯罪地点选择之实证分析
近30年来我国老年人犯罪现象的发展变化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
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分析及实证研究
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证分析
典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研究——以宋留根黑社会性质组织为视角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保护伞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性质、成因及对策分析
武汉打黑第一案探究——浅析李军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立法与解释分析
黑社会性

摘要与插图

罪有联系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等。犯罪是人的一种行为,只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没有与具体人的主观方面的因素相结合,犯罪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同的犯罪学家对犯罪原因有不同的论述,但基本上都认为犯罪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菲利提出了的“犯罪三原因论”,认为犯罪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引起的:第一,人类学因素。菲利认为,我们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受到一定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遗传,并在生活中具体表现出来,这就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个性因素,或在一生中保持正常状态,或趋向于犯罪或精神失常。菲利进一步将其分为三个次种类:一是罪犯的生理状况,包括颅骨异常、脑异常、主要器官异常、感觉能力异常、反应能力异常和相貌异常及文身等所有生理特征。二是罪犯的生理状况,包括智力和情感异常,尤其是道德情感异常,以及罪犯文字和行话等。三是罪犯的个人状况,包括种族、年龄、性别等生物学状况和公民地位、职业、住所、社会阶层、训练、教育等生物社会学状况。
  第二,自然因素。菲利认为,犯罪的自然环境是指我们生活于其中,但并未予以注意的物质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状况、昼夜的相对长度、四季平均温度和气象情况及农业状况。菲利认为如果不研究每一种和所有各种不同的犯罪自然因素,我们就既不能发现某一个犯罪的确切原因,也不能发现某一个国家总的犯罪现象的原因。
  第三,社会因素。菲利认为,犯罪的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密集、公共舆论、公共态度、宗教、家庭情况、教育制度、工业状况、酗酒情况、经济和政治状况、公共管理、司法、警察、一般立法情况、民事和刑事法律制度等。在犯罪的社会因素中,菲利尤其强调经济因素对犯罪的作用。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