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实用性、通俗性是本教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作为法学本科学生教材,本教材的内容在全面介绍《证据法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对于《证据法学》理论力争做到保持适中理论深度,准确概括主流通说,同时注重总结实体规范,在保证理论教学重点突出、观点明晰的前提下,强调案例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
本教材内容分为三编:总论、证据论、证明论。教材编写中注意吸收了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和证据法学研究的新成果,努力使教材内容既适应当前我国立法的现状又不失前瞻性。
目录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证据法学概述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
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第四节我国的证据制度
第三章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认识论基础
第二节价值论基础
第四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证据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证据裁判原则
第三节程序法定原则
第四节无罪推定原则
第二编证据论
第五章证据概述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证据的属性
第三节证据的意义
第六章证据的种类
第一节证据种类概述
第二节物证
第三节书证
第四节证人证言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
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第七节当事人陈述
第八节鉴定意见
第九节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第十节现场笔录
第十一节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第七章证据的分类
第一节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三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第四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五节主证据与补强证据
第六节本证与反证
第八章证据法规则
第一节传闻证据规则
第二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三节意见证据规则
第四节补强证据规则
第五节证据规则
第三编证明论
第九章证明概述
第一节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证明的构成
第三节证明的分类
第十章证明对象
第一节证明对象概述
第二节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第三节免证事实
第十一章证明责任
第一节证明责任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明责任
第四节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第十二章证明标准
第一节证明标准概述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第四节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第十三章证明方法
第一节证明方法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第二节推定
第三节司法认知
第十四章证明环节
第一节取证
第二节举证
第三节质证
第四节认证
后记
摘要与插图
近年来,我国证据立法取得了重要进展。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分别对刑事、民事证据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完善。譬如,增设电子证据为独立的法定证据形态,完善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鉴定制度、证据保全制度等。此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分别或联合制定的若干司法解释或解释文件也对刑事、民事证据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性完善。由殷宪龙、李继刚编著的《证据法学》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工作的需要而作的有益探索。本教材是司法实务部门和高校科研部门合作的结果,使本教材内容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多年来,邹城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和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证据法学》是双方合作的新成果!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邹城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和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多次就相关课题开展合作交流,邹城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部门提供的其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证据方面的问题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现实的素材,也使得本教材能更好地与实务案例相衔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教师则结合自己的科研专长更多的从理论方面对证据及相关证据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很多观点已经融入到了本教材中。
实用性、通俗性是本教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作为法学本科学生教材,本教材的内容在全面介绍《证据法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对于《证据法学》理论力争做到保持适中理论深度,准确概括主流通说,同时注重总结实体规范,在保证理论教学重点突出、观点明晰的前提下,强调案例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
本教材内容分为三编:总论、证据论、证明论。教材编写中注意吸收了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和证据法学研究的新成果,努力使教材内容既适应当前我国立法的现状又不失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