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们的信任:为什么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阐述了其对人类社会信任的形成过程、作用机制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独到见解。作者在书中援引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大量生动的实例,由浅入深地探讨了社会压力作用下信任机制产生、运转和失效的机理,并为此涉猎进化论、社会关系学、博弈论多门学科的内容。作者用简洁风趣的语言帮助读者解读枯燥晦涩的社会原理,使其对人类信任的理解更为细致深刻。
目录
赞誉
译者序
致谢
第1章 概论
第一部分 /信任的科学
第2章 防御的历史
第3章 协作的演变
第4章 信任的社会历史
第5章 社会困境
第二部分 /信任模型
第6章 社会压力
第7章 道德压力
第8章 名誉压力
第9章 制度压力
第10章 防护机制
第三部分 /现实世界
第11章 利益冲突
第12章 组织
第13章 公司
第14章 机构
第四部分 /结论
第15章 社会压力是如何失效的
第16章 科技进步
第17章 未来
后记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细节决定成败。比如在所有的社会中,都会有人的财产被名正言顺地剥夺并被赋予他人:税收、罚款、缴费、走私品的没收充公以及统治者名正言顺却又备受鄙视的强取豪夺,等等。像“人人都需要纳税”这样的社会规范不同于任何关于“什么样的税收法则是公平的”的讨论。尽管人们也许会反对将自己列入这些社会规范的适用范围(那正是政治所关心的事),但当所有人都遵循规范时,社会的整体会得到改善。
当然,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有人可能会选择打破这些规范,这并非出于自私的寄生虫式的理由,而是受到了其个人道德准则的左右。他也许会因为奴隶制是错误的而协助奴隶逃往加拿大;他也许会因为不认可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而拒绝缴税;他也许会因为否定动物活体实验而解救实验室中的动物;他还可能因为反对人工流产而射杀施行人流的医生,等等。
有时,我们认为违规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有时,却又认为他们做错了;有时,观点能够达成一致,有时,我们又无法苟同;还有时,那些敢于挑战社会规范的人成了社会变革的催化剂。1969年在纽约石墙旅馆,一群同性恋者暴力反抗了警察的搜捕,这成了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起点。挑战者们在欧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藏匿并挽救了众多犹太人的生命,在美国南部组织拒乘巴士抗议来争取黑人的公民权利。当群体的规则在事后被为不道德时,历史将把这些不肯屈服的人称为英雄。
2008年,美国房地产行业崩盘,几乎令经济陷入危机。导致这次灾难的原因很复杂,但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那些金融机构以及它们颠覆金融市场系统的雇员。他们为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批准了房屋抵押贷款,并故意隐瞒实际风险,而将这些贷款重新打包成债券产品进行售卖。而从事评级的金融分析师们则给予这些债券过高的估值来保证其继续流通。
这仅是信任危机的一个例子:一小撮人可以利用金融系统为其自身谋福利。这类事情本不应该发生,但是它却真的出现了。如果社会不在信任机制和防护机制上有所改善的话,类似的事件还将继续发生。
……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