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论宪法》作者李步云教授是我国的宪法学家,曾直接参与“八二宪法”的制定以及后来四次修宪的讨论,他的很多建议都被采纳。因此,他的宪法观念理论性和现实感都很强,对现行宪法的诠释很到位,值得从事宪法学研究与教学的人认真参考。《论宪法》的行文通俗易懂,也值得广大公民在学习宪法时阅读。
目录
第一篇 宪政的科学内涵
宪政与中国
契约精神与宪政的几个问题
谱写宪政新篇章
宪政散论
什么是宪政
论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宪政概念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
第二篇 “七八宪法”修改建议
我国现行宪法为什么要修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贯彻民主原则
宪法的完备问题
宪法的结构
宪法的现实性
宪法的规范性
宪法条文必须明确、具体、严谨
宪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宪法的稳定性
什么是公民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根本法
第三篇 “八二宪法”内容精解
为什么要对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
新时期全国人民的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
巩固和扩大广泛的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国家机构必须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正确认识和行使国家的专政职能
正确认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怎样理解“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新宪法为什么没有规定“罢工自由”
正确行使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为什么要恢复设立
行政机关实行长负责制的意义
取消职务实际的意义
公检法三机关的相互关系
我国审计制度的内容与作用
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区域自治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
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性自治
新宪法是正确内容与科学形式的结合
新宪法实施的保障
第四篇 宪法原理若干问题
“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
宪法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现行宪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宪法的稳定性与性
中国人大与中国宪法
宪法比较研究的几个问题
法治国家的十条标准
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为“司法独立”正名
我对中国民主与法治是乐观的
迈向共和国法治的新时代
附 录
我的法治梦
中国法学会:我的良师益友
我所认识的江平
李步云:从革命战士到学者
摘要与插图
中国宪政建设的未来发展可能或应当具有哪些本的特点,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所谓“特点”,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言。实现宪政理想——民主得到充分的发展、法治得到严格的实施、人权得到全面的保障,是全人类必然要走的共同道路。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宪政是人类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这三个文明高度发展与发达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共同本性之中。但是,每个国家又有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现实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条件,因而每个国家在实现宪政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主要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实现宪政的步骤与方式,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认为,中国宪政未来的发展将具有以下几个值得重视和妥当处理的特点。第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将对未来宪政同时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有民本思想、社会整体观念、大同思想、重视伦理等等;消极影响主要是专制主义思想、家长制思想、特权思想、等级观念、轻视权利、轻视个人等等。从总体上看,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这同西方的历史传统有某些不同。西方历商品经济出现很早,重视个人、重视权利,是其特点。因此,在中国的宪政建设中,一方面,要继承历史传统中一切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又要着重批判与肃清历史传统中与现代民主、法治、人权不相容的种种文化积淀。第二,社会主义在实践和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教训之一,是重视了社会的整体性,从而给这些国家的劳动群众带来了利益和进步,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它却十分轻视对个人利益的满足和个人自由的保障,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重视个人权利(尤其是政治权利)的维护与保障,将是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宪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恰好同西方相反。三百多年来,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和对个人权利的保障。现在西方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障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和谐。第三,自由与平等,是宪政的两个重要的原则,同属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但是,两者有时又是有矛盾的。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中国过去在思想上、政策上、制度上的主要弊端,是“平等”过头而走向了平均主义,自由太少而束缚了各方面的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