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刑法学教义(总论)》共分为四编:刑法序说、犯罪构成论、犯罪形态论和刑罚论,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主编教科书式的样本和体例,突出“刑法有爱”的刑法人文理念。先,考虑到国外成熟的刑法理论在我国传统平面犯罪构成理论中难有合适的位置,本书在改良传统“犯罪构成四要件”的基础上,将犯罪构成形式上的构成要件要素分解为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两部分;将实质上影响到犯罪构成以及责任判断的内容,以对违法性阻却和责任阻却、减轻的内容予以研究,形成实质判断要素与形式构成要素相统一的结构。其次,正是从消极否定犯罪,即阻却犯罪成立的意义上说,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可抗力,以及理论上探讨的其他阻却违法的事由,形成阻却具体客观行为可罚违法性的考察;刑法规定的精神障碍、意外事件,以及理论上探讨的认识错误、期待可能性等,形成阻却或者减轻责任的考察。
目录
第一编刑 法 序 说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渊源
一、 刑法的概念
二、 刑法的渊源
三、 刑法的类型和表述
四、 刑法的功能
五、 刑法规范的不足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界定
二、 罪刑法定原则
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四、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节近代刑法与刑罚的近代合理化
一、 近代刑法的概念
二、 刑法的发展
第四节刑法的解释
一、 刑法解释的必要性
二、 刑法解释的分类
第五节刑法的用语
一、 立法规定的用语
二、 学理上个别用语
第二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 刑法的空间效力
二、 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 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
二、 刑法的生效和失效
三、 刑法的溯及力
第二编犯罪构成论
第三章犯罪及其要件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
一、 犯罪观与犯罪概念
二、 犯罪的概念
三、 犯罪的分类
第二节犯罪构成
一、 犯罪构成概说
二、 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
三、 犯罪构成的结构和类型
四、 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
五、 犯罪构成的体系
第四章构成客观必备要件
第一节客体
一、 客体的概念和意义
二、 客体的分类
三、 直接客体理解和把握
第二节对象
一、 犯罪对象的概念
二、 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节危害行为
一、 行为的学说
二、 我国刑法中的行为分类
三、 危害行为
四、 危害行为的形式
五、 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
六、 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在刑法中的规定
七、 “持有”的法律属性
八、 危害行为与思想的界限
第四节犯罪主体
一、 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 自然人主体
三、 单位主体
第五节危害结果
一、 危害结果的概念及种类
二、 危害结果的地位与意义
第六节因果关系
一、 因果关系概说
二、 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的学说
三、 我国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
第七节时间、地点和方法
一、 时间
二、 地点
三、 方法
第五章构成主观必备要件
第一节责任能力
一、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二、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和划分
第二节罪过
一、 罪过界定及其要素
二、 罪过的认定
第三节故意
一、 犯罪故意的学说
二、 犯罪故意的概念
三、 犯罪故意的心理结构
四、 犯罪故意的法定类型
五、 刑法理论上犯罪故意的其他分类
六、 犯罪故意的认定
第四节过失
一、 犯罪过失的概念
二、 犯罪过失的构造
三、 注意义务
四、 注意能力
五、 注意义务与注意能力的关系
六、 过失的法定类型
七、 过失的理论分类
八、 允许的危险和危险的分配
九、 信赖原则在过失犯罪中的应用
十、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第五节动机与目的
一、 犯罪目的
二、 犯罪动机
三、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第六章违法阻却事由
第一节违法阻却事由概述
一、 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
二、 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正当防卫
一、 正当防卫概念
二、 一般正当防卫
三、 特殊防卫
四、 警察正当防卫
第三节紧急避险
一、 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 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 避险失败的责任
第四节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一、 不可抗力
二、 义务冲突
三、 被害人承诺
四、 推定承诺
五、 法令行为
六、 正当业务行为
七、 自救行为
八、 自损行为
九、 劳资争议
第七章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