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创新教材《新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材配套,内容包括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认识计算机、计算机配件、外设的安装与选购、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计算机的故障排除等,针对职业学校的特点,突出了基础性、操作性,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加强了对知识体系构建及师生思维引导的研究。
目录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情况 (1)
2.计算机基础理论常识 (4)
3.认识计算机 (7)
4.CPU和散热器的选购与安装 (11)
5.主板的选购与安装 (19)
6.内存的选购与安装 (27)
7.硬盘、光驱等存储设备的选购与安装 (32)
8.显卡和显示器的选购与安装 (39)
9.机箱和电源的选购与安装 (45)
10.键盘与鼠标的选购与安装 (50)
11.其他常见外设的选购与安装 (54)
12.定制装机方案与项目演讲 (59)
13.计算机的BIOS (63)
14.硬盘规划与分区、格式化 (68)
15.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73)
16.设备驱动程序的获取与安装 (78)
17.Windows自带维护工具的使用 (83)
18.硬盘数据的备份、还原与复制 (89)
19.利用软件测试、杀毒与优化 (93)
20.计算机组装综合实训 (97)
21.计算机产品使用的注意事项 (107)
22.打印机色带、墨盒与硒鼓的更换 (111)
23.利用软件进行数据恢复 (115)
24.计算机的清洁与保养 (119)
25.计算机故障的分类及一般处理流程 (123)
26.计算机故障检测的一般方法 (127)
27.排除典型故障 (131)
摘要与插图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组装、维修及管理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本课程是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已普遍开设。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技能更新速度较快;另一方面陈旧的教学方式脱离学生的认知能力,一些基础理论常识在实际教学中难度较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通常会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传统的书本授课,在教室中教“操作”,理论知识偏多偏旧,实际操作及应用不足;另一种是追新追高,仅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视基础理论常识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固定机型的相关技能,但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普教领域研究较多,也较为成熟,目前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教材依托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新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材,在南京市职业学校内开展了相关研究,力图在教学中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精讲点拨”、“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学习项目的设置,进一步规范学习流程,保证课程授课质量。
(2)通过本门课程的长期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接触问题-搜索已知-自主阅读-师生探究-反馈检测-归纳整理-拓展延伸的完整的思维习惯,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3)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引导教师精心研究学生,实现课程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有效转变。
张玲、杨涛担任主编,由段炼、董自上、邵海燕、陈仕祺、陈曦担任副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新港中等专业学校、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骨干教师及全市本课程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教师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 者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