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共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
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长征、延安整风、七大、三年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反右、大跃进、、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九……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一部党史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一次次的讨论,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
这是一本忠于原貌的、现场感的、第一手的珍贵记录材料,也是一本佐证文章和注释丰富的综合性著作。看完此书,编者不禁一叹:原来如此!——原来我们往日所熟习的党史观点是这样讨论成形的,具体而微。相信读者诸君读完后亦会大有感慨。
摘要与插图
二 编写大纲的拟订3月8日的会议以后,胡乔木抓得很紧,立刻要党史研究室先草拟出一个比较简明的党史编写大纲来。4月20日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送给他。他先是边看边提了些具体意见。看完后,谈了一段比较长的话。
胡乔木:写这本书,事情比较大,请力群、胡绳同志一起开个会。现在的提纲,好些提法值得推敲。要提出一个能够贯穿 70 年的思想。考虑到当前要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抄老本子就可以做到。不要想得太简单了,要提出一些见解。没有见解,这本书人家就不要看了。你看这个提纲,脉络线索怎么贯穿得下来?在八、九章之间,什么反对苏联大国主义、文艺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接得下来呢?经络不通,怎么能写得下去?事情就这么多,但是要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来不容易。不仅思想上要理出个头绪,写出来要使人读得下去。写得有条有理,不容易。实际上在八大以后,党内是有两个指导方针(注:从他前后多次讲话来看,他不是指领导集体内有两批人,各有一个方针。而是指领导集体内、甚至同一个人头脑里存在着两个思路、两种趋向,起伏不定。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一会儿正确,一会儿错误。胡绳也讲了这个问题,他说到“”时错误的思想占了上风,就出了大漏子。)当然话怎么说,要考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写这本书不容易,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路不行。就拿对现在的十年来说,提纲中也缺少一个清醒的客观的看法,比如为什么经济过热的问题搞了这么久?这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没有一个说法,那为什么要搞治理整顿呢?提纲里一点暗示也没有。各章都有一个从何说起的问题。
对历史要有一个观察点。你发表评论,要有一个思路。当然,历史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很曲折。你回顾的时候,要找到一个脉络,才能笼罩全书,才有这么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简单说清楚的。对问题的认识,要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改革要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处理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在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什么成果?发生过什么问题?新的体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拿出个完整的东西来,总是会有许多矛盾。要有研究,有探讨的气氛。
这个提纲的前面(注:指建国前部分),还比较容易写。下篇,我不一定能在离开北京以前谈,有些还要反复考虑。70 年要贯穿一个思想,就是中国要搞革命,要搞建设,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怎么结合起来要进行探索,要靠中国人自己来了解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下正确的决心。这中间会碰到各种挫折,但是我们党还是总结了教训。就基本方向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一直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尽管犯了错误,还是要为人民谋福利,把中国推向现代化。整部书要有这么一个思路。
要使人看了觉得有新意,要说清楚发展的脉络。不是像搭七巧板那样,拼起来就行。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要克服当面的敌人,又受到很多的压力。70 年后还是如此,压力的中心有变化。但党没有屈服过。革命的理论,建设的理论,总要在实践中发展的。我们今天搞的社会主义和 70 年前建党时想的很不一样。那时,也不可能什么都想清楚。实际上,马、列想的前后也有很大改变。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为什么能够搞成功,站得住?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罗列事实,没有思想。一直到现在,不搞社会主义,没有别的路可走。
是不是送力群、胡绳同志看看。可以先送。条理显得不清楚,看不出主要要写什么。问题主要在后面。
小平同志讲 1957 年以前,基本上是正确的,以后20 年犯了“左”的错误。一方面是“左”倾,一方面又有抵制“左”倾。“”前有一个时期,发生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