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代曲学名著疏证:疏证》的理论价值先体现在它始终没有脱离词是音乐文学的本质属性。对于今天的词学研究来说,这可能是得我们借鉴或者说该努力的方向。王灼充分认识到词句配乐后的效果:“诗至于动天地,感鬼神,移风俗,何也?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但词又不是只从属于曲调,而是有其独立的地位。因此王灼认为唐宋以来“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的创作程序是“倒置甚矣”,因为古乐府“或由乐定词,或选词配乐,初无常法”,元稹强分彼此实不足取。从全书的结构安排来看,也可以发现王灼重视词曲结合,但二者又各有其独立价值的用心:卷一总论歌曲的源流。而歌曲分为词和曲两部分,所以接着对二者分别加以论述。卷二论歌曲的词。他评论诸家词高下的主要着眼点是词本身的内容和魅力。在探讨各家词风格和先后承传的关系时,也都以词本身为依归。按今天的标准来看这属于从纯文学的角度立论。卷三、四、五论歌曲的乐曲,探索其源头,梳理其流变的经过。其总分一分的结构是清晰的。与此结构相应的是每部分各有一篇重要文字:卷一的“歌曲所起”,卷二的“各家词短长”和卷三的“霓裳羽衣曲”。另外,王灼在序中称“因旁缘是日歌曲,出所闻见。仍考历世习俗,追思平时论说,信笔以记”,说明书中所论及的一些曲调是现场欣赏演出后再对之加以考寻的,也即他的论述不但紧密结合着音乐,还是立足于当时正在演出的曲目,有活色生鲜的现场材料作依据。
目录
总序
前言
碧鸡漫志序
卷一
1.1 歌曲所起
1.2 歌词之变
1.3 古者歌工乐工皆非庸人
1.4 汉初古俗犹在
1.5 荆轲易水歌
1.6 古音古辞亡缺
1.7 自汉至唐所存之曲
1.8 晋以来歌曲
1.9 唐绝句定为歌曲
1.10 元微之分诗与乐府作两科
1.11 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
1.12 论雅郑所分
1.13 歌曲拍节乃自然之度数
卷二
2.1 唐末五代乐章可喜
2.2 唐昭宗词
2.3 各家词短长
2.4 乐章集浅近卑俗
2.5 东坡指出向上一路
2.6 欧词集自作者三之一
2.7 小山词
2.8 周贺词语意精新
2.9 梅苑
2.10 兰畹曲会
2.11 大晟乐府得人
2.12 易安居士词
2.13 六人赋木犀
2.14 紫姑神词
2.15 沈公述词
2.16 贺方回石州慢
2.17 宇文叔通词
2.18 周美成点绛唇
2.19 何文缜词
2.20 王彦龄夫妇词
2.21 莫少虚词
2.22 古人使王昌莫愁事
2.23 陈无己浣溪沙
卷三
3.1 霓裳羽衣曲
3.2 凉州曲
3.3 伊州
3.4 甘州
3.5 胡渭州
3.6 六么
卷四
4.1 兰陵王
4.2 虞美人
4.3 安公子
4.4 水调
4.5 万岁乐
4.6 夜半乐
4.7 何满子
4.8 凌波神
4.9 荔枝香
4.10 阿滥堆
卷五
5.1 念奴娇
5.2 雨淋铃
5.3 清平乐
5.4 春光好
5.5 菩萨蛮
5.6 望江南
5.7 文溆子
5.8 盐角儿
5.9 喝驮子
5.10 后庭花
5.11 西河长命女
5.12 杨柳枝
5.13 麦秀两岐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