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黄修荣先生数十年来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潜心研究的成果,全面而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三大的创建过程,注释1500处,引证史料260余种、近千册,涉及中外革命先辈以及一些当事人的鲜为人知的回忆录、书信、文章;相关报刊杂志的记录及反思;以及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公布的有关中共创建、近十年来才面世的珍稀档案史料。
目录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神州苏醒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危机
二、辛亥革命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四、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新生力量的成长
五、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破产
第二节 新潮涌动的中国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二、新青年的创办与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四、各种进步社团的出现
五、新旧思潮的激战
六、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
第三节 震撼神州的五四怒潮
一、不平静的海滨
二、怒吼的古都
三、咆哮的黄浦
四、席卷全国的怒潮
五、改造社会的探索
第二章 建党的酝酿
第一节 南陈北李建党的努力
一、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第二节 列宁的东方战略
一、风雷激荡的欧亚大陆
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俄人民的友好往来
三、共产的建立
四、“不要忘记东方”
五、来自远方的红色秘使
六、中共一大前苏俄、共产的对华工作机构
第三节 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一)
一、上海党组织的建立
二、北京党组织的建立
三、武汉党组织的建立
四、长沙党组织的建立
第四节 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二)
一、济南党组织的建立
二、广州党组织的建立
三、旅日党组织的建立
四、旅法党组织的建立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二、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四、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五、空想社会主义的试验
第二节 中共“一大”的筹备
一、中共早期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建党问题的讨论
三、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来华
四、中共一大代表会聚上海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
一、黄浦江上惊雷破晓
二、嘉兴南湖红船启航
三、中共第一个纲领和决议
四、中共建党的特点及伟大意义
第四章 建党初期的活动
第一节 中央局工作的开展
一、党在创建初期的自身建设
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三、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
第二节 各地工人运动的勃兴
一、香港海员工人罢工
二、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三、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四、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第三节 中共领导的民众运动
一、新型农民运动
二、青年运动
三、妇女运动
第四节 建党初期中共对民主革命任务的艰苦探索
一、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国情的认识
二、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革命任务的探索
四、中共“二大”的召开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五章 中共创建时期战略重心的伟大转移
与民主联合战线的建立
第一节 共产、联共(布)与中共有关民主联合战线针的酝酿
一、共产三大、四大的召开与反帝统一战线口号的提出
二、苏俄、共产与孙中山的关系
三、苏俄、共产的孙吴合作策略
四、共产、联共(布)联合孙中山方针的形成
五、中共以国共“党外联合”方式实现民主联合战线策略的提出
六、共产、联共(布)与中共“党内合作”方针的酝酿
第二节 中共的战略重心从工人运动向国民革命的转移
一、中共“三大”的召开
二、党的战略重心从工人运动转向国民革命
三、中共以“党内合作”实现民主联合战线策略的形成
四、中共赞成国共实行党内合作的原因
第三节  
摘要与插图
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确立孙中山实行联共,是他在长期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为使中国革命得到新的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的决策。
陈炯明公开叛变孙中山以后,中共中央负责人陈独秀很快就向上海的中国国民党总部负责人张继表示:“陈炯明现既已背叛革命,中共即与之断绝一切关系并一致声讨。”他还声明:“中共将不因孙中山先生所受到的暂时的挫折而改变其与孙合作的原有立场。中共将更积极地反对一切支持陈炯明的反动言论和行动。对于广东方面个别中共同志支持陈炯明那种错误态度,已在设法纠正”。
同时,中共中央致函中共广州支部负责人等,要求他们立即脱离与陈炯明的一切关系,转而支持孙中山。但广州一些共产党员“反对中央对陈炯明的政策,并拟离党而组织广东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二大”以后,中央再次去信,对他们进行严厉指责,“并严重警告陈公博、谭植棠二人,如不立即改变态度,将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负广州书记责任的,如仍优容放纵,将同样受到严重处分。”后来,由于他们没有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谭植棠终于被开除出党,陈公博在受到严重警告后也退出共产党,则被调离中共广州支部的负责岗位。
在此期间,蔡和森曾在《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民国九年,陈炯明在漳州的时候,曾在精神上和实际上赞助社会主义运动,并为民主革命努力。彼时社会主义者与之发生关系,是极应当并且是光明磊落的行为。故陈炯明和民主革命势力回到广东以后,社会主义者陈独秀曾到广州去办教育,这也是极应当的,也是极光明磊落的行为。可是现在不但一切社会主义者不应与他合作,就是一切民主主义者和全国人民再没有一个可与他合作的。”
孙中山由粤抵沪后不久,中共负责人陈独秀、便先后去探访他,向他表示慰问和支持,帮助他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今后革命的新道路,刚刚到达上海的马林也以苏俄特使越飞的代表身份于8月25日访问孙中山,同他讨论了中俄关系问题;并研究了国共合作的具体方式。孙中山欢迎苏俄对他的帮助,欢迎共产党人同他合作。西湖会议以后,中共一些负责人根据会议的决定,要求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当即表示同意。据汪精卫回忆说:“加入本党的,就是,由张继介绍来的。李当时说明他是第三党员,是不能脱去第三党籍的,能否许可接纳答他,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党员,尽管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
于是便由张继介绍,并在孙中山亲自主盟下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等也相继加入中国国民党。在此前后,孙中山同等共产党人经常在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他们有时连续数小时,“畅谈不厌,几乎忘食”。通过一连串的接触和交谈,孙中山对等共产党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宋庆龄回忆说:“孙中山钦佩和尊敬,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孙中山在见到这样的客人后常常说,他认为这些人是他的真正革命同志,他知道,在斗争中,他能够依靠他们明确的思想和无畏的勇气。”
在国共合作的酝酿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一部分右派分子竭力反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加入中国国民党,企图阻挠国共合作的建立。但是,孙中山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对中国国民党的那些右派分子说:“你们不同共产党合作,我就解散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当那些人顽固到底,宣布不改变自己的决定时,孙中山毫不犹豫地说:“那末好,开除你们的党籍!”孙中山在审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