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作为吉福德讲座的受邀学者,通过系统的历史学考究,对已经确凿的埃及宗教史实进行分析,摘取其中较富特征的若干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把古埃及宗教的存在基础、神明教义、动物崇拜、信仰理念、文本典籍、民间宗教以及古埃及宗教对基督教、希伯莱宗教的影响等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目录
第一讲 简介
第二讲 古埃及宗教
第三讲 人的不朽与彼岸世界
第四讲 太阳神与九柱神
第五讲 动物崇拜
第六讲 古埃及的神明
第七讲 欧西里斯神与欧西里斯信仰
第八讲 神圣之书
第九讲 古埃及的民间宗教
第十讲 古埃及宗教在神学的地位
附录 古代埃及和中国历史年表对照
摘要与插图
第一讲 简介在我接受邀请,要在本大学开设系列讲座时,究竟它能否符合吉福德爵士的遗愿,内心实在忐忑不安。这一系列讲座的主题不仅宏大广泛,而且难度极大。各讲座所列举的材料几乎全是古代的文物,由雕刻、绘画、墓葬物品、神庙废墟之遗存及古象形文字构成,这些文字在一个世纪之前,仍全然不为人知。这些材料的残损不全可想而知,无须本人赘言。现在我们所掌握的古埃及或古巴比伦文字与历曾存在的文字相比,无异于沧海之一粟。然而,即使仅有的这些,仍有待时日进行发掘。事实上,就古巴比伦文字而言,现存于欧洲与美国博物馆的绝大部分文字仍未被译解,距解读之日仍需多年的努力。已经复制并破译的文字也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一段文字似乎即将为我们阐明某个历史或宗教问题时,文字破损或缺漏造成的阻隔令我们头痛不已;而且,正如一部书的单一章节会使我们对作者的思想与全书的主题产生全然错误的理解一样,一部长篇巨著如果留给我们的只是断简残编,我们都知道,脱离全文而凭空解读这一段文字将会造成多么荒唐的谬误。然而,研究古代宗教的学者不得不依靠这些残缺不全的材料,开始自己的工作。古代经典对我们的帮助可谓微乎其微: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古巴比伦与古埃及的宗教已几近枯朽,其赖以建立的思想及观念已被改变或遗忘,剩下的不过是虚壳或画虎类犬的模仿。亚述诸王以神明之名义南征北伐,尼布查德拉扎(Nebuchadrezzar)以神明之荣耀为名创建了古巴比伦的宫殿与神庙,而那些神明,当其时,已沦为巫术的靠山;那些祭司,一度在东方呼风唤雨,执掌国君废立之大权,已沦为查尔德亚(Chald.a)的算命神棍。古巴比伦为后人所记得的宗教与科学仅有占星术,这一古老传统在古埃及得以保存,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即使在古埃及,宗教信仰的传承与传播更注重表面性而非实在性,外部性而非内部性。尽管托勒密王朝与早期罗马君主依据古书重建了各座神庙,让自己重披法老的着装,向那些连他们都叫不出名字的神明献上祭品,然而一切都只是徒有其表,空有宗教的外衣,里面的精神与生命已烟消云散。
因此,在研究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时,我们只能回到考古人员发掘的碑铭文字,以极艰辛的努力与莫大的耐心对其进行解读与拼合。每一步我们都必须面对不完整的历史记录,并在内心知道,要解读的何其之繁多,而史据却又何其之匮乏、史料却又何其之零散。我们得出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与临时性的,在获得新的材料或对已知材料有更得当合理的组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结论作出修正更改。我们不得不依赖现在去解释过去,用今日之人去判断昨日之人,以文明人认为普遍自然的观点去解释古人的信仰。
不用说,这种种尝试必定会产生主观臆断。之事,莫过于探索一个民族之宗教的真实特性,即使这一宗教仍然存在。我们或许能描述其外部特征(即便只是如此,仍时有争议),但对构成其精髓的宗教观念却极难把握与界定。事实上,对个体而言,对其本身持有的宗教信仰要作出哲学与科学上的描述也绝非易事。我们的宗教观念与信仰来自于过去的传统,但它们会被我们的经历和接受的教育,尤其是时代的知识和趋势所影响和改变。我们很少会去尝试将这一切归纳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调和里面的矛盾,将一切整合为相行不悖的体系。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野蛮时代,但却几乎一成不变地流传下来,与的科学理论并存。从宇宙不过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苍穹,到天文学让我们认识到宇宙无垠,拥有无数的世界,我们精神世界的观念是各种历史残余的大杂烩。如果说,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我们现在的宗教已经很难,那么,即使研究材料就在手头,要理解和把握过去的宗教,其难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