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 “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 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经中对重要概念、范畴、命题的阐释,体现了该经是此前“佛道论衡”的思想结晶。由此反映出来的.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成果,之所以能够被道教哲学成功地“平移”、转化、利用,也证明了“中国佛教的根子在中国而不在印度”。由此说明,《本际经》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道教义学典籍,而且是进行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专题研究的珍贵思想资料。
目录
序
绪论
一 《太玄真一本际经》文本、思想价值及作者
二 《太玄真一本际经》研究成果及思想研究综述
三 本书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产生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一 时代背景
二 思想背景
本章结语
第二章 “本际”奠义与《本际经》
引言
第一节 《本际经》之“本际”义
第二节 “本际”与“无记”
一 “本际外道”与佛教中的“本际说”
二 佛教经典中的“本际”
第三节 “本际”“道”“自然”
一 吉藏所理解的“本际”与“道”
二 《老子》之“道”的思想特征与“本际”
三 《老子》之“自然”的思想特征
四 佛道论衡中的“本际”、“道”、“自然”
第四节 “自然”与“因果”
一“本际”之辩背后的“自然”与“因果”之争
二 “因果”“自然”“因缘”
三 中古道教对佛教因缘及轮回报应学说的吸纳
四 《本际经》中的“因果”与“因缘”
第五节 “本际义”与中国佛教
一 《宝藏论》中的“本际”义
二 永明延寿之《宗镜录》中的“本际”义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
引言
第一节 从道家之“道”到道教之“道”
一 “道论”与本体论
二 中国哲学语境中的“道”
三 “道”的实体化与“神化”
四 “道体”的彰显
第二节 “道体”与“元始夫尊”
一 《本际经》论“道”
二 “无本”与“空”
三 “人性”与“神性”
四 “法身”义滥觞
第三节 “道体”与“法身”
一 “法身”为本
二 诸分身是“迹”
三 “本迹”义源流
四 “法身”与“神本”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太玄真——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
引言
第一节 《本际经·道性品》对“道性”的定义
第二节 “道性”与“心性”——《本际经》道性论思想特征
第三节 道教“心性”思想源流
第四节 “道性”思想的理论嬗变——《本际经》之外的道性论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判教思想
引言
第一节 判别“正经”、“正法”
一“天台”智颉、“三论”吉藏判释“外道”和“俗学”
二 “十二印”——《本际经》的十二条判教标准
三 “十二法印”的理论特质
四 “法印”中的“大我”及“常、乐、我、净”思想
五 “大我”之说与中古时期的佛教中国化
第二节 “重玄”之道与大乘道教
一 “重玄”概念的提出与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