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按内容选择禅语予以注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禅的外部关系,包括禅与语言、禅与生活、禅与思维、禅与学习、禅与归寂等五个方面;第二部分禅的表现,即是对禅的状态、存在及主要思想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描绘;第三部分禅的本体,核心的问题是对自性的论述。将禅师们根据具体情况随机而讲的禅语还原为系统地论禅的话语,禅的深刻意义也将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应用层次原则看,将禅的结构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禅的外在结构,它由几个密切有关的学科构成;第二层次是禅的表层,也就是禅的存在、特点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层次是禅的本体,也是它主要的精神实质。应用层次结构解读禅,也就是将禅语按其内容归纳起来,这样便可以从禅语观照禅的整体观念。以现代的语言阐释,使禅从高深莫测的神秘中走出来,成为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
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禅的外部关系 第一章 禅与语言 第一节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第二节 开口失命 第三节 说,不可说 第四节 无语句,有语句 第五节 无舌人会讲话 第二章 禅与生活 第一节 无相颂 第二节 平常心是道 第三节 就在眼前 第四节 意在镢头边 第五节 饥来吃饭 第六节 吃茶去 第七节 填沟塞壑 第八节 三宝:禾、麦、豆 第九节 庭前柏树子 第十节 金是金,土是土 第三章 禅与思维 第一节 禅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二道相因 第三节 问指答月 第四节 不可思议 第五节 拟心即差 第六节 空手把锄头 第七节 拉磨不得动轴 第八节 张公吃酒李公醉 第九节 大小、贵贱、异同、善恶 第十节 是非、得失、有无 第四章 禅与学习 第一节 道不属修,又不是不修 第二节 妄念都尽,即是修成 第三节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第四节 须透过祖佛 第五节 活用临济法 第五章 禅与归寂 第一节 临终垂训 第二节 除“闲”名 第三节 来莫可抑,往莫可追 第四节 腾腾任运何拘束 第五节 吾欲行矣 第六节 随意而逝第二部分 禅的现象 第一章 髓方就圆 第一节 是法平等 第二节 今日好晒麦 第三节 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第四节 有向即乖 第五节 清净之水,游鱼自迷 第六节 什么处相见 第七节 仁者自心动 第八节 南泉斩猫 第九节 鳌山成道 第二章 顿然开悟 第一节 适来哭,如今笑 第二节 烧《青龙疏抄》 第三节 曹源一滴水 第四节 设有也须吐却 第五节 蚊子上铁牛 第六节 一切现成 第七节 临机不见师 第八节 过河睹影悟道 第九节 击竹闻声开悟 第十节 拨火发悟 第十一节 大事本来如是 第三章 普现群生 第一节 翠竹和黄花 第二节 十方世界,只在目前 第三节 举步落危坡 第四节 向上的关键 第四章 无念为宗 第一节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第二节 钉钉着,悬挂着 第三节 羚羊挂角 第四节 凡圣两忘,情尽体露 第五节 无相道场 第六节 无手人行拳 第七节 雁过沉影 第五章 云在天,水在瓶 第一节 日月如云水 第二节 渔人闲自唱,樵者独高歌 第三节 要骑即骑,要下即下 第四节 南山起云北山雨 第五节 随处做主 第六节 随时及节 第七节 寻常茶饭 第八节 不雕琢 第九节 取舍之心成巧伪 第六章 透脱自在 第一节 贵在眼目端正 第二节 我不妄语 第三节 佛与我生死不别 第四节 烧木佛御寒 第五节 呵佛骂祖 第六节 何日出头时 第七节 有个伶俐的僧人 第八节 鹦鹉学舌第三部分 禅的本体 第一章 心佛一体 第一节 廓然无圣 第二节 真佛无形 第三节 木马泥牛 第四节 法佛无二 第五节 此心即是佛心 第六节 梅子熟也,鼓角动也 第七节 人人是佛 第八节 哪个不是佛 第九节 总教伊成佛做祖去 第二章 但向己求 第一节 契自心源 第二节 自心了知 第三节 自家宝藏 第四节 有病自养 第五节 这僧有疑 第六节 瓶中出鹅 第七节 莫就他觅 第三章 识心见性 第一节 道在心悟 第二节 惟是一心 第三节 识心即离念,见性即解脱 第四节 灵光独耀 第四章 清净自足 第一节 人性本净 第二节 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第三节 无心是道 第四节 身处闹市也寂静 第五节 自性本来具足 第六节 无了之心 第五章 自性自悟 第一节 做客不如归家 第二节 顺着眼听 第三节 诸位的这个,你们各自举说 第六章 杀活临时 第一节 青山浮云 第二节 洞庭湖水满也未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