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真道研究中心丛书: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研究》以宫观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全真道,是一个新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讲,填补了金元全真道研究的某些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真道研究中心丛书: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研究》充分运用了历史学、金石学、统计学等方法,并辅助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一个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的资料库,其中收录宫观1200多座,为定量分析全真道提供了可能,这种方法上的大胆创新,为以後全真道研究开拓了思路。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从宫观创建分析金元全真道的发展分期
第一节 全真道士的出家制度
第二节 资料库所反映宫观创建的时间特徵
第三节 初创期(1167—1222)
第四节 全盛期(1223—1255)
第五节 抑制期(1256—1308)
第六节 后弘期(1309—1368)
第三章 后弘期掌教研究
第一节 介入皇位争夺的苗道
第二节 被遗漏的掌教:常志清
第三节 掌教转人马钰一系
第四节 末代掌教完颜德明
第五节 后弘期掌教的特点
第四章 宫观分布的地域特徵
第一节 全真道宫观的分布范围
第二节 在陕西的分布
第三节 在东北的分布
第四节 在山东河南的分布
第五章 宫观建制与宗派系统
第一节 宫观建造的类型
第二节 宫观的建筑规制
第三节 道士的生活起居
第四节 宫观的内部组织
第五节 宗派系统的建立与职能
第六章 宫观经济
第一节 宫观的经济来源
第二节 常住物业的经营
第三节 宫观的贡奉与接待
第四节 政府对宫观经济的管理
第七章 元朝政府管理宫观的机构和职权
第一节 全国性的道官系统
第二节 地方道官系统
第三节 道官系统的职权
第八章 全真祖庭白云观在金元的沿革
第一节 金:从天长观到太极宫
第二节 蒙古:长春宫和附属建筑白云观
第三节 元:大长春万寿宫
第九章 几座重要宫观的沿革
第一节 开封朝元万寿宫
第二节 亳州太清宫
第三节 河中纯阳万寿宫
第四节 济源紫微宫
第五节 终南山重阳万寿宫
第六节 楼观宗圣宫
第十章 宫观资料库
附录一:赛典赤事迹补订
附录二:古代和田玉向内地输出综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 导言全真道是创立于金朝中期的一个新兴道教派别。其创始人王重阳中年悟道出家,在山东等地授徒传教。经马钮等七大弟子的弘扬,尤其是在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之后,全真道在北方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全真道的建立标志着道教作为一支本土宗教的成熟和稳定,在道教有着重要的地位。从教义上看,全真道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内丹学说,更重要的则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成为禅宗、理学之后第三家完成“三教合一”努力的思想流派。从教制上看,与传统道教相比,全真道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官观制度,不再是松散的宗教结社,或者一般的民间信仰,而成为相当独立、凝聚力较强的教团。由金人元,全真道逐渐成为一支势力遍布北方,影响及于全国的强大教派。流传直至今日,对道脉的保存和弘大贡献有加。
《金史》、《元史》之外,研究全真道的史料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道藏》中汇集的金元全真道士的著作,包括诗文集、语录、道教史志等;第二类是金元时期教外人士的著作,包括诗文集、笔记等;第三类是散落于各地的石刻史料,多已收录于各家金石志或地方志;第四类是地方志的建置、仙释等类目中有关官观建筑和道士的记载。
上述前三类史料基本上是金元时期的作品,属当时人记当时事,可谓第一手数据,价值较高。其中的石刻史料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和充分利用。其实一通碑刻,往往就是对一位道士或一座宫观的全面评述。从一些内容丰富的大碑,还可以窥见一个门派的概貌,或者为评定某些史事提供关键的论据。陈垣先生等编纂的《道家金石略》集中收录了自汉至明我国的道教碑傅,是目前收罗宏富的石刻总集。所列金元时代全真道的碑文有387通,为研究这个课题提供了极大方便。我将金元史及上述三类基本史料输入计算机,进行了检索,发现《道家金石略》“归属不明”等类碑刻中有25通实际属于全真道。此外,又自地方志、金石志中搜集属于此期的碑刻上百通,可为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