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主要内容包括: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法国东方学家格鲁塞对玄奘西游的研究、试论唐代西域求法僧侣的求法动机及其“宗教生存困境--以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讨论为中心、高句丽宗教的多元发展、赴日宋僧与忽必烈征日战争、李约瑟与道教、印尼孔教:中国儒学的宗教化与印尼化--兼谈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播布、中世纪伊斯兰教东传与东亚各国穆斯林社会的形成等。
目录
喜迎卅周年 更上一层楼——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0年泉州年会总结
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
法国东方学家格鲁塞对玄奘西游的研究
试论唐代西域求法僧侣的求法动机及其“宗教生存困境——以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讨论为中心
高句丽宗教的多元发展
赴日宋僧与忽必烈征日战争
李约瑟与道教
印尼孔教:中国儒学的宗教化与印尼化——兼谈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播布
中世纪伊斯兰教东传与东亚各国穆斯林社会的形成
杭州凤凰寺始建年代考
浅谈艾儒略(Julios Aleni)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中欧文化交流的使者刘松龄
西方传教士与法初人中国
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
康乾时期燕行使眼中中国北方民众的宗教信仰
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
乡土社会的信仰与秩序——闽南H县J镇基督教与民间信仰相处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德教五教同宗论与中外文化交流
海外华人庙宇个案研究:天福宫组织、结构与功能(1840-1915)
海上交通视角下的妈祖信仰传播——以妈祖在日本的信仰传播为中心
试析北美1960年以来华人宗教信仰变化
徐福: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
古代四川盆地偶像式构图与情节式构图艺术形式的来源
论古代角抵、相扑活动的表演性和娱乐性——兼谈敦煌壁画中相关画面的定名
多元宗教文化影响下吐蕃职官管理制度的形成
郑和下西洋:异文化、人群与文明交融
《皇华集》所反映的中、朝文化交流
西学在华传播的三个堆积层与晚明、晚清的关联
摘要与插图
《高僧传》、《房录》及其他诸书所记事宜来看,《放光般若经》乃是朱土行在282年派弟子不如檀(汉译“法饶”)护送回中原,经文是由无罗叉和竺叔兰等人译出,虽然此经译出后有许多人认为译者乃朱士行,可事实上朱士行不可能先派弟子护经回国,自己随后再单独返回中原译经。其实就在送经回中原的时候,又有阻碍。《高僧传》卷四就有一段关于送经回中原时遇到的传奇故事:“未发之倾于阗诸小乘学众遂以白王云,汉地沙门欲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王为地主,若不禁之将断大法聋盲汉地王之咎也,王即不听斋经。土行深怀痛心,乃求烧经为证。王即许焉,于是积薪殿前以火焚之,士行临火誓曰:‘若大法应流汉地,经嘗不然,如其无护命也如何’,言已投经火中,火即为减不损一字,皮牒如本。大众骇服咸称其神感,遂得送至陈留仓恒水南寺(今河南开封市)。”从这段描述的开头部分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3世纪70年代,当时于阗的佛教还是小乘佛教占主导地位,主要信奉的还是小乘佛教。朱士行派弟子护送大乘经典出西域,却引起了西域小乘法众的紧张,说明大乘佛教在当时的于阗也有相当势力。我推测在当时于阗的大乘佛教替代小乘佛教已有倾向。再加上之后烧经未遂,出现神迹,大乘经典的神圣性令众人叹服。
虽然各大著述中对朱士行派弟子护经回中原时发生的事情,描写的犹如神话,但朱土行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宏大誓愿,坚定的学佛意志得以使佛经流入汉地,在于阗国的佛教史和中原的佛教又增添了一笔辉煌,这一举动必定感动世人,记录中添加夸饰成分可以理解。同时亦可见在历,后世人也很重视朱士行西行之举,这是汉地向西域主动求法进行佛教文化交流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