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详尽记述了东南亚各国,其中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的宗教政策、原始宗教的产生与发展、外国宗教的传入与发展、外国宗教与东南亚原始宗教信仰的碰撞与融合、当代东南亚各国宗教信仰的形成,尤其是重点介绍了东南亚各国宗教对该国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绘画建筑、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影响、以及东南亚各国宗教未来展望等情况。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内容丰富,材料全面。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我国学者对东南亚宗教与社会研究的空白,而且可以作为北京大学以及其他兄弟院校东南亚方向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的课教材,同时也为我国东南亚学者提供了一部研究东南亚的难得的参考书,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东南亚宗教与社会的意义
第二节 东南亚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东南亚民族的形成
第四节 东南亚原始宗教信仰
第五节 四大宗教传入东南亚
第六节 四大宗教与东南亚原始宗教信仰的相互融合
第七节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
第二章 越南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越南概况
第二节 越南各种宗教的产生、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越南宗教对越南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 柬埔寨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柬埔寨概况
第二节 柬埔寨各种宗教的产生、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柬埔寨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 老挝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老挝概况
第二节 老挝各种宗教的传入和发展
第三节 佛教与老挝社会
第五章 泰国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泰国概况
第二节 泰国各种宗教的成功、产生、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泰国宗教与泰国社会
第六章 缅甸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缅甸概况
第二节 缅甸各种宗教的产生、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缅甸宗教与缅甸社会
第七章 马来西亚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马来西亚概况
第二节 马来西亚各种宗教的产生、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马来西亚宗教与马来西亚社会
第八章 新加坡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新加坡概况
第二节 新加坡各种宗教的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新加坡宗教与新加坡社会
第九章 印度尼西亚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概况
第二节 印度尼西亚各种宗教的产生、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宗教与社会
第十章 文莱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文莱概况
第二节 文莱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当代文莱的伊斯兰教—马来伊斯兰君主制
第四节 马来伊斯兰君主制对当代文莱社会的影响
第十一章 菲律宾宗教与社会
第一节 菲律宾概况
第二节 菲律宾各种宗教的传入与发展
第三节 菲律宾宗教与社会
第十二章 结束语
第一节 东南亚宗教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东南亚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决定了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节 外来宗教传入东南亚的方式与途径
第四节 封建君主在东南亚宗教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 东南亚各国之间宗教信仰的互相传播与影响
第六节 东南亚各国宗教信仰与印度文化的关系
第七节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未来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书目(包括中文译著)
二、外文参考书目
三、论文参考资料
后记
三、论文参考资料:
摘要与插图
序一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梁立基我国东方学泰斗季羡林教授认为世界纷纭复杂的文化,“根据其共同之点,共可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再扩而大之,全人类文化又可分为两大文化体系: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宗教可以说是文化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例如儒释道是中国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是印度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基督教-天主教是西方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纵观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无一例外都要受到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和宗教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的直接间接影响,而东南亚则更加与众不同,世界四大文化和宗教都汇集在这里,对这个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深远影响和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在东方文化处于“三十年河东”时期,直接影响东南亚文化的,先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着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先东南亚是东方的一部分,而从地缘上来讲,东南亚正处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接合部,又是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海上交通的必经之道。因此,东方三大文化能在此地区传播先得地理之便。其次,从民族渊源关系上来讲,东南亚许多民族的发源地是在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地区。例如当今缅甸境内的民族,是从中国大陆南部分几批迁徙而来的蒙古人种。泰国和印支三国的民族则与我国广西和云南的少数民族为同根生的民族。至于散布在马来群岛的马来族,据学者们考证,其原始马来人属南岛语系的蒙古人种,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从亚洲大陆东南部迁移过来,后来在公元前200─300年又迁来大批后继马来人。其三,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来讲,中国和印度处于大大领先的地位,而东南亚是属于社会文化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当东南亚开始出现早期王朝的时候,中国和印度早已建立起具有相当完备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了。因此,东南亚新兴的统治阶级在开始建立王朝时,必然要向邻近的国家─中国或印度—学习并吸收他们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东南亚出现的国家和王朝都带有中国文化或印度文化的印记,看来绝非偶然。
诚然,在早期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对东南亚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在一个国家,哪一种的文化影响和占主导地位则取决于接受国家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统治者的选择,同时也受不同文化性质的制约。一般来说,外来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政治途径,一是宗教途径。
早期的中国文化基本上不属于宗教文化,没有热心于四处传播宗教及其文化的僧侣和传教士。因此,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政治途径,是伴随中国的政治影响力而来的,所以在东南亚只有越南受中国文化的直接影响。而后来传入的中国儒、释、道主要是通过移居东南亚的华人,他们有的把儒当作宗教,称之为孔教,有的把儒、释、道三合一,.称之为三教会。
印度文化则不同,它主要属于宗教文化,宗教利用文化,文化为宗教服务,无论是婆罗门教-印度教还是佛教,无不如此。因此,印度文化主要是通过宗教途径在东南亚广为传播的。宗教所到之处,也把为其服务的宗教文化带去,以便发挥精神支柱的作用。所以印度宗教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面和影响面要比中国文化深广。除越南外,东南亚的其它国家都处在印度佛教或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圈内。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虽然没有像中国那样与东南亚有密切的民族渊源和朝贡-宗藩关系,但印度宗教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却大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