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是崇龙习俗的基本问题,涉及的内容有民俗学、图腾理论等,是在十余篇已经正式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的基础之上撰写而成的,其主要观点和学术价值都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同行专家的认可,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龙崇拜的起源
二、关于龙形的演变
三、关于龙崇拜的文化涵义
四、关于少数民族崇龙习俗
五、关于龙崇拜的性质
六、关于龙崇拜与中国政治
七、关于龙崇拜与佛教
八、关于中外龙俗比较
第三节 理论和方法
一、理论
二、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习俗内容
第一节 汉族崇龙习俗
一、龙的形貌
二、龙的神性
(一)鳞虫之长或百虫之长
(二)善于变化
(三)升天
(四)掌管雨水
(五)避邪
三、龙的象征意义
(一)把龙当做祥瑞的象征
(二)把龙当做专制皇权的象征
(三)把龙当做民族文化的象征
四、龙的种类
五、龙抬头节
(一)地域特点
(二)习俗内容
(三)文化涵义
(四)节日起源
第二节 少数民族崇龙习俗
一、少数民族崇龙习俗源远流长
二、古代北胡、南越、西南夷、蒙古族和满族的崇龙习俗
三、近现代少数民族的崇龙习俗
第三章 龙崇拜的起源
第一节 龙的原型
第二节 汉族毒蛇禁忌习俗
一、汉族毒蛇禁忌习俗源远流长
二、汉族毒蛇禁忌习俗的表现
三、特殊情况下的崇蛇习俗
第三节 越族崇蛇习俗
一、越族崇蛇习俗源远流长
二、各地越族对不同蛇类的崇拜
三、越族崇蛇习俗与图腾崇拜
四、越族崇蛇习俗没有发展为崇龙习俗
五、越族崇蛇习俗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龙崇拜的产生
第四章 龙崇拜的演变
第一节 龙形的演变
一、新石器时代
二、夏商周时期
三、秦汉至五代
四、宋代以后
五、龙生九子
六、龙马传说
第二节 文化涵义的演变
一、百虫之长
二、保护神
三、水神
四、祥瑞的象征
五、专制皇权的象征
六、民族文化的象征
第五章 中西龙俗比较
第一节 西方国家对龙的解释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屠龙习俗
一、把龙想象为一种面目狰狞的蛇怪
二、把龙想象为一种本领非凡的蛇怪
三、把龙当做一种凶暴的、恶毒的蛇怪
四、屠龙
五、将龙纹图案用作战争标记
第三节 中西龙俗比较
一、相同之处
(一)原型相同
(二)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
(三)某些形貌特征相同或相近
(四)某些本领相同
(五)都试图利用龙的形貌去吓唬其他东西
二、不同之处
(一)性质不同
(二)产生的方式不同
(三)某些形貌特征不同
(四)对龙的种类的想象不尽相同
(五)某些本领不同
(六)利用的时机和所要吓唬的对象不同
(七)文化涵义不同
三、结论
第四节 关于dragon 的译法
第五节 匈牙利崇龙习俗
第六章 崇龙习俗的性质、作用和地位
第一节 龙崇拜的性质
一、 龙崇拜是一种灵物崇拜
二、龙崇拜的原始宗教特征
第二节 崇龙习俗的作用
一、警醒作用
二、审美作用
三、作用
四、凝聚作用
五、鼓舞作用
第三节 崇龙习俗的地位
一、龙是人类想象力的杰作
二、龙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民间信仰
三、崇龙习俗是一种文化遗产
附 录
一、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一)资料类
(二)论著类
二、作者已发表有关论文目录
三、彩色图版目录
四、黑白插图目录
第一版后记(节录)
后记
摘要与插图
#二、关于龙形的演变# 对龙形演变的研究开始时间比较晚,80年代中后期才有。徐乃湘、崔岩峋《说龙》一书认为:“龙在汉代,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的高度。汉代是龙的真正的定型期。”a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一书根据龙纹的演变将中国的龙划分为三个时期:先秦为夔龙期,以商代青铜器上的龙为代表;秦汉至隋代为应龙期,龙尚未被天子垄断,民间也可以用;唐代以后为黄龙期,龙代表皇权。b
这种观点不是严格根据材料得出的,个人想象的成分太多。徐华铛《中国的龙》一书第三章对商周以后各个时期的龙纹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个时期龙纹的特点,认为宋代是龙纹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他说:“它从战国时期以前的蛇状条形,经历了秦汉时期的走兽形,到宋代又恢复到战国时期以前的形状,头部增添了附加物,龙体更加修长、洒脱,并在矫健奔跃中透露出清秀的美感,奠定了龙世俗形象的写实风格,使龙经历了2000
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和凤一起双双完成了中国龙凤图案的基本定型。”a
王从仁《龙崇拜渊源论析》一文说:“从现存各种龙的图案资料看,龙的大致定型,在秦汉之际。所谓定型的龙,亦即后汉王符所言的‘九似’之物。”b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一书第三章对商代以后的历代龙纹进行了研究,认为商代早期龙纹尚处于形成的初期。他们说:“龙在商代形成以后,开始了其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朝代的更迭,人世的沧桑,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演变都对龙纹的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总体上说,龙纹走的是一条由多元化向规范化、由宗教化向艺术化发展的道路。”他们还认为六朝是龙纹的成熟期。c
以上论著对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重视和运用不够。80
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龙,这些考古资料未能在上述论著中充分反映出来。探讨龙形的产生和演变,必须以这些考古资料作为依据。这些重要文物的出土,使我们对龙形的产生和演变过程重新进行研究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必要的。关于龙的形状,中国古代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说法和一种比较接近的图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这个比较一致的说法和这种比较接近的图案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三、关于龙崇拜的文化涵义对于龙崇拜的文化涵义的研究也是80
年代中后期才渐渐多起来的。陈永峥《中国文化的本质——龙》一文认为龙的造型特征各有特定的文化意蕴:鸡爪、猪嘴——觅食欲望的象征,蛇身、鱼皮——性欲望的象征,鹿角、羊须、麒麟尾,安全欲望的象征,牛头、虎眉——攻击欲望的象征。a
徐华铛《中国的龙》第七章说:“龙,这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是由历代的劳动人民集动物有力和优美之大成而创造出来的,虽然它长期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掠夺,成了‘帝德’和‘皇权’的象征,但劳动人民对自己创造出来的‘龙’是怀有深切的感情的,是任何精神枷锁都不能阻挡的。龙,腾飞在人们的心中。”
他还说:“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文化中,龙这个题材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抹去了笼罩在龙身上的皇权神威的灵光,在民间成了喜庆吉祥的瑞兽,成了人们美好理想和愿望的化身。”b蔡大成说:“龙在文化含义中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象征着古人对生命的循环、死而复生的愿望。”c
王从仁《龙崇拜渊源论析》一文认为龙崇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动物崇拜,各地龙崇拜的文化涵义不尽相同,有的是图腾崇拜,有的代表丰稔、繁殖的祈求,也有的是土地、生死的象征,等等;第二阶段是灵物崇拜,龙被视为沟通天人的媒介;第三阶段是神权崇拜,秦汉之际,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龙由灵物变为皇权的象征。a
王海龙《龙图腾与中国政治的深层结构》一文认为:龙是繁殖、生命的象征,是祝颂福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