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命-中国变迁的人文诉求与马克思主义的回应

价格 19.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一直在争论中行进,各种不同的理论主张汇成蔚为壮观的思想洪流,各种方向不同的社会运动也在冲突中一次次掀起历史的波澜。仔细观察当下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个世纪前所讨论的一些思想问题依然在被讨论,一些根本性的困境依然像梦魇一样缠绕着人们,这种现象也展现了社会文化转型的艰难。然而徘徊不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犹豫只能让人付出更大的代价,只有走出这种犹豫和徘徊才能推进社会和文化的新变革。解决问题需要从发现问题人手,尤其是要找出现实生活中的关键问题。那么,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目录

导言
1 社会文化变迁中“人”的问题
历史与现实中缠绕着“人”的问题
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问题
从人文视角反思“人”的问题
2 社会文化变迁与人的互动模型
理论假说与基本变量
静态的社会结构之约束性力量
动态的社会文化变迁机制
3 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塑造
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精神的生成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对人的规定
成长力量与衰退力量的斗争
4 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人文诉求
近代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人文诉求
当代中国文化的困境及其人文诉求
5 马克思主义对时代问题的回应
对时代问题的回应
本土化的融合过程
在重读马克思中回应时代新问题
6 马克思的总问题:人的奴役与自由
马克思的总问题折射其思想关怀
总问题形成的思想进程体现逻辑与历史的统
总问题的理论建构与解决路径
7 人文世界观与批判方法论
启蒙理性的批判方法论
“生命是什么”的追问
实践基础上的人文世界观
哲学新范式展现其人文思想
8 现代性批判的人文向度
现代性的反思性特征与批判传统
现代性及其危机:人的意义世界的危机
在现代性批判的行动中克服危机
9 以平等和自由理解人
现代性与平等冲突的内在机制
冲突的克服: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中的矛盾
现代性与自由的矛盾机制
在克服矛盾中探索新自由
在重新认识人中理解社会主义
10 意义世界建构的人文取向
在变革现实的外在超越中实现人的解放
在克服人的片面发展中实现生命的丰富性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的价值
在人的自我超越中重建意义世界
对马克思人文思想的重新认识
1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结合的新飞跃:践行人文理想
对时代生活的介入
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再次回应与新的飞跃
从可能到现实:马克思思想的新跨越
以制度创新实现人的再造
在探索新路中解决“人”的问题
12 在文化变革中谋求人的新生
时代与文化战略
新轴心时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
文化战略需要以人文思想为核心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3 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塑造
  个性包含着共性,一般的社会和文化理论可以作为探讨中国问题的基本依据;同时,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中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现实问题,这就需要进入到具体的历史境遇中去,在社会文化变迁的整体中去探讨“人”的问题。
  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精神的生成
  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演变中历经波折延续至今,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在此,可以在“时代”与“时代问题”的视角下观照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的发展。时代提出的问题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自我超越;在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中,中国文化逐渐塑造了自己的品格和精神,形成了绵延不断的历史传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中国社会形成了十分稳定的结构,文化的个性与命运则在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断裂时期出地表现出来。此时,时代的印痕格外深刻,时代与文化的关系也格外清晰。
  春秋战国便是这样一个时代。此时,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文化也有了一次大发展。在世界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这段时期称作“轴心时代”。他提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在不同地方分别经历了一次文明的爆发并确立了今天人类仍然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在这个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人在整体中的存在,意识到自我以及自身的极限,于是开始提出一些问题并寻求解脱和救赎。在清楚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极限时,人也为自己确立了高的目标。可以看出这是觉醒的时代,人们开始提出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在西方,苏格拉底向人们提出问题并不断诘问。在东方,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众多问题,这不仅是屈原的问题,也是那个时代的疑问。不管是苏格拉底的追根溯源还是屈原的向天叩问,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成长的表现,是人类从懵懵懂懂的混沌状态走向觉醒的过程。抽象的、根本性的问题的提出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这是时代的精神和文化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表明人的理性反思和追问已达到新的高度。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各国先后进行了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这一改革已突破了西周的模式。从文化上看,周朝赖以立国的礼制受到了各方的挑战,孔子感慨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转折的时代常常混乱而复杂,交织着矛盾与紧张、毁灭与建构、焦灼与期盼、正义与邪恶。传统的价值与秩序正遭遇破坏而走向崩溃,“天下无道”是这个时代的总特征。于是时代问题凸显出来:如何重建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寻“道”成为时代的总要求。在寻“道”的路途上,恩想家成为时代的领跑者,他们身上折射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时代和文化的命运。如雅斯贝尔斯所言,作为人类思想的“范式创立者”,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和孔子确立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范式,塑造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格局和方向。
  在这一大转折的时代,中国思想和文化领域地活跃和繁荣,各种思想、各种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跌宕起伏、动荡不安甚至朝不保夕的残酷现实中,不仅展开了一幕幕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生活斗争画卷,而且产生了争奇斗艳的灿烂思想景观。动荡的生存现实、捉摸不定的诡谲命运让人们不得不竭尽生存的智慧,也正是这种变动不居的生活为思想的创造提供了机遇。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