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价格 2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是近年学界探讨得比较多的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它要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本质、特点、结构、体系、功能和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发生观、发展观、本质观、特征观、结构观、体系观、功能观和命运观等。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说明,而且主要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要内容。二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方面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宣传、研究、运用、捍卫、坚持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宣传观、研究观、运用观、捍卫观、坚持观和发展观等。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说明,而且主要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指导规律的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本体论是实践论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论是本体论的体现和要求。本体论和实践论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观的整体框架。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四、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上篇
第一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三、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历程
一、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初步接受期
二、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二大”的形成确立期
三、从党的“二大”到“八七”会议的转变发展期
第三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一、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认识与把握
二、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与内容的概括与论述
三、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与态度
第四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特征
一、个性与共性的统
二、必然性与能动性的统
三、在不断转变中前进
四、革命实践的性格
第五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地位
一、理论贡献
二、历史局限
下篇
第六章 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发展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陈独秀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陈独秀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发展历程
二、陈独秀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的马克思主义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历程
二、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贡献
第十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的马克思主义之路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观“理论上的创造性
结语
一、全书概要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当代价值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当代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研究论著
后记

摘要与插图

本书一个基本观点认为,在中共“二大”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更接近于列宁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所说的“革命的社会主义”和蔡和森、所说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②,尽管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列宁主义的影响,包括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这一点,还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二大”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虽然明显地受到列宁主义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性质不是发展了“革命的社会主义”而是强化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③,因而可以说是向传统马克思主义或日“前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回归。④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之后,我们有必要对本书研究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介绍。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展开研究。
  第一,影响因素研究。这一研究意在弄清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理解、评价以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性质。马克思主义虽然在19世纪末就已经传人中国,但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始终没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启发了正在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的进步知识分子,五四运动所激发起的社会改造思潮促使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党以后,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列宁主义的影响和共产的指导使中国共产党人真正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应该如何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建党之后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转变。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凌以至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国家民族命运,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近代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主体
  ①“传统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我们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以区别于列宁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但在中共“二大”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理解更重视“革命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主张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③所谓“科学的社会主义”是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上更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强调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社会革命的决定作用,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是在这种马克思主义观指导下,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