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资本主义发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展开得较为深入的是提出一个以资本积累为动因的消费不足危机理论,意谓永不满足的剩余价值贪欲,驱使资本家阶级不断地提高积累率和资本有机构成;于是,在消费方面就呈现为:一方面资本家阶级的消费增长落后于全部剩余价值的增长,同时新增积累中工资支付的部分在减退;另一方面,消费品的产量却至少是同生产资料投入量同比例增长,结果就有消费量增长落后于消费品产量增长的趋势,迟早便有物价下跌和产量削减的经济危机,或是生产能力长期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停滞;即使存在着抵消消费不足的因素,也未能从根本上将这趋势扭转。这个危机和停滞理论,既不同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讳莫如深的资产阶级的(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论或小资产阶级的(如西斯蒙第)消费不足论,也不同于(多布和普利赛尔等所误解的)单纯利润率下降危机论,更不同于把生产同消费截然分开的杜冈一巴拉诺夫斯基的比例失调论。
目录
序
第二次印刷本序
导言
第一篇 价值与剩余价值
第一章 马克思的方法
一、抽象法的应用
二、马克思思想的历史性质
第二章 价值质问题
一、引言
二、使用价值
三、交换价值
四、劳动与价值
五、抽象劳动
六、价值理论中量的方面与质的方面的关系
七、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第三章 价值量问题
一、第一步
二、竞争的作用
三、需求的作用
四、“价值规律”与“计划原理”
五、价值与生产价格
六、垄断价格
第四章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
二、剩余价值的来源
三、价值的构成
四、剩余价值率
五、资本的有机构成
六、利润率
第二篇 积累过程
第五章 积累与后备军
一、简单再生产
二、积累的源泉
三、积累与劳动力的价值——问题的提出
四、马克思的解答——劳动后备军
五、资本主义进程的性质
第六章 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一、马克思关于这个规律的系统表述
……
第三篇 危机与萧条
第四篇 帝国主义
摘要与插图
在竞争时期,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方面,是关于经济发达国家同世界上一些落后的、经济制度大体上仍属于前资本主义性质的地区的关系。谈到这个问题,必须回顾重商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好些年代——的主要特点。当时,主要的贸易国(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都已经建立起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这个过程必然要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系国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殖民制度的根本目的,一共有三个:保障从事殖民地贸易的商人(主要是垄断的贸易公司)的财产与安全,排除外国商人的竞争,把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贸易条件规定到足以确保前者获得最大部分的利益。所以,重商主义的特点,就是奉行一种主动的、侵略的殖民政策。到了19世纪,情况就发生急剧的变化。这时候,西班牙和荷兰已经降为二等强国,再也不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法国在几次拿破仑战争失败之后,回过头来着手在工业基础上加强国内经济的发展。在几个大的殖民强国中,只有英国好像还可以扩张她的殖民利益,并且几乎可以随意地加强对世界上落后地区的剥削。但是,这一类的事情并未发生;相反,有竞争能力的工业资本得了势,这就改变了殖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