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说服力。
目录
绪言
一、 “道家”始出
二、 “道教”内涵
三、 道家与黄老
四、 黄老、道家与道教
五、 道家、黄老与道教(续)
六、 唐代以后的黄老、道家、道教概念
七、 今人区别道家与道教的理由
八、 张角黄老道与汉初黄老
第一章道教前史
一、 中国传统宗教
二、 汉初的宗教状况
三、 老子思想与秦代传统
第二章汉初黄老道教
一、 汉初黄老政治
二、 黄老道教的理论体系
第三章黄老道教的失势及汉代宗教观念的发展
一、 黄老失势和儒术独尊
二、 独尊儒术以后的宗教意识
第四章汉代的社会危机和黄老道教的复兴
一、 西汉末年的政治危机与《包元太平经》的问世
二、 《太平清领书》与黄老
三、 张角的黄老太平道
四、 张鲁的五斗米黄老道
五、 《太平经》的黄老特征
六、 独尊儒术后的黄老学者
七、 汉代三部《老子注》
第五章黄老道教与方术
一、 方术和道教的一般关系
二、 先秦方术概览
三、 方士在汉初
四、 儒教和方术
五、 汉代黄老与长生不死术
第六章魏晋方术道教
一、 仙术之争和《抱朴子内篇》
二、 魏晋“方术道教”之方术
三、 魏晋南北朝道教概貌
四、 道与术的争论
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至上神
六、 道教与玄学(上)
七、 道教与玄学(下)
第七章讲修身治国的隋唐道教
一、 隋唐之际的道教走势
二、 唐代对老子尊崇的步步升级
三、 道教对佛教的反应
四、 隋唐道教的本体论
五、 道教心性论的崛起
第八章唐代道教经学
一、 方术到哲学的转向
二、 注《老》的重玄学倾向
三、 理身理国的老子之道(一)
四、 理身理国的老子之道(二)
五、 唐代流行和新造的其他道经
六、 唐代道教的论著
第九章唐代道教与方术
一、 方术在唐代的活跃
二、 唐代丹术之效
三、 隋唐方术的长生论
第十章唐以后丹术理论的变化
一、 内丹术的诞生
二、 内丹术的扩展
三、 内丹的发展或否定
四、 以心为丹说
五、 宋代士大夫与丹术
六、 宋代以后的方术走向
第十一章宋元道教主流
一、 宋代主流道教与国家
二、 宋代道教的儒教化倾向
三、 宋元道教诸派之一:雷法派
四、 宋元道教诸派之二:老三派和新三派
五、 玉皇大帝与儒道二教
六、 有关玉皇及儒道关系的讨论
第十二章宋元时代的道经注释
一、 北宋《老子》注释
二、 南宋的《老子》注释
三、 金元时代《老子》注(附:《庄》、《列》等注)
四、 其他道经之注
第十三章金元全真道
一、 全真道宗旨
二、 全真教义
三、 全真教和国家
第十四章明清道教以及《道藏》的编纂和辑要
一、 明清道教概况
二、 《正统道藏》和几部道教丛书
摘要与插图
王重阳死后,丘长春曾在磻溪、龙门等地隐居十三年,名声大振,受到金世宗的接见。金章宗即位,曾以“惑众乱民”罪迫使丘回到山东。金朝末年,他曾为金朝招安杨安儿起义,是金朝的功臣。金朝许多达官贵人、名臣名士,和他有不同程度的交往。然而,元兵的节节胜利,使丘长春越来越看清了时局。这时,金、宋两个朝廷都派遣使者,请他进京,向他请教,但他都没有应允,而是万里迢迢,带着弟子们,历尽千辛万苦,以七十三岁高龄,从山东到今天阿富汗境内,谒见成吉思汗。丘长春说成吉思汗是“天人”,是“皇天眷命”,让成吉思汗“除残去暴”、“恭行天罚”。他向成吉思汗进“治国保民之理”,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