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反思当代社会生态危机的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运用生态批判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以及苏东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批判,旨在建构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鲜明的“红”、“绿”结合的理论旨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研究》在追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生成的基础上,从技术、“消费异化”、“生态殖民主义”、经济理性、生态中心主义、“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六个层面分析其生态批判理论的具体展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研究》探究其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并从理论特征、理论地位、面临困境和当代启示四个层面审视和评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生态批判理论产生的现实土壤和理论支撑
第二节 生态批判理论的三大批判对象
第三节 生态批判理论的重要理论根基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多维展开
第一节 生态视角的技术批判
第二节 “异化消费”视阈的批判
第三节 “生态殖民主义”批判
第四节 经济理性批判
第五节 生态中心主义的“红色”批判
第六节 “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理想建设
第一节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蓝图的描绘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特征的梳理
第三节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变革战略的确定
第四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审视与评析
第一节 理论特征的梳理——分析方法、理论旨趣与双重性格
第二节 理论地位的彰显——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力量
第三节 难以破解的理论与现实困境
第四节 可资借鉴的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一)技术法西斯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高兹的技术法西斯主义理论主要以法国核技术发展案例为时代背景。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波及西方各个发达国家,再加上当时环境压力Et益增强、能源危机不断涌现,法国朝野上下陷入恐慌。法国的主流社会发出“新呐喊”:即实施核计划,开发核能以取代石油,在核能化的前提下,实现的电气化。法国电力公司的经营者和技术专家不断对政府官员进行游说,夸大核技术的好处,有意掩盖核技术可能存在的危害,欺骗社会舆论,麻痹民众。对“实施核计划、以核能取代石油”持反对意见的个别政府部长因此被撤职。在没有公民辩论和公决、没有充分社会调查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于1974年3月4日批准了核计划。高兹认为核技术无法使人类走出迷途,实施核技术并不是一种“技术乐观主义”,反而是一种“技术法西斯主义”。
(二)技术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功能
高兹把现代技术分为“以资本主义生产逻辑为标志的技术”、“温和的技术”和“后工业的技术”。以资本主义生产逻辑为标志的高度集中的核技术建立在对工人和自然进行合理性统治的基础之上。实施核计划看起来有很多好处,如减少石油消耗、节省电力、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等等。这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技术的选择从根本上说就是政治选择,“核计划不是一个纯技术上的选择,而是一项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选择”①。实质上,tt核计划是一个自相吞食的怪兽”②。作为一种高度集中的技术,核技术导致决策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有利于对人民和自然实行严厉的控制,具有独裁和加强资本力量的倾向,隐藏着巨大的安全危机(如雇员的破坏、偷窃放射性原料、恐怖主义袭击等),不可能有码的自治。“全核社会是一个充满警察的社会,我一点都不喜欢那个社会,建立在这样一个能量选择基础上的社会,老百姓不可能享受码的自主权。”③用核能代替石油,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核技术不是一种“清洁技术”,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核放射、核事故、核垃圾、核污染等都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