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础理论系列:马克思异化理论新探》尝试在德国观念论建构主义与马克思建构主义的关系这一新的理论框架下,探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方面,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德国观念论的建构主义传统,认为对象是主体建构作用的对象。因此,马克思的建构主义是德国观念论建构主义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马克思哲学强调这种建构作用指主体的生产实践活动,它不仅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具有社会存在本体论意义。因此,马克思的建构主义较之德国观念论的建构主义又是革命性的。这种新的视角使得马克思与德国观念论的关系、异化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都呈现出新的样态。在此方法论基础上,作者论证了资本主义劳动的异化性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即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等具体问题。
目录
Introduction
序
导论
第一章 建构主义: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第一节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建构主义和非历史性
第二节 黑格尔历史性的建构主义
第三节 马克思生产实践的建构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建构主义视域中的主体和主体性
第一节 主体和主体性思想探源
第二节 马克思的历史主体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第三章 实践活动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异化劳动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马克思视域中主体的异化
第三节 异化的历史性
第四章 异化的扬弃: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
第一节 自由与必然
第二节 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 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与插图
综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可见以往的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关于成熟马克思是否放弃了异化理论存在争议,一种观点坚持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始终存在;另一种观点坚决否认异化理论在成熟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性。
二是对异化概念的文本分析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基本同意马克思异化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变性。第三,学者较多推崇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及其对后来经济学中异化思想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性作用;而国内学界较多否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科学性及其对成熟马克思思想的作用。第四,学者较多重视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的关系,基本上从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恩异化理论,并承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差异;而国内学者则较多地重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断裂及费尔巴哈在这个断裂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基本否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有任何思想上的差异。
三、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在深入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和吸收借鉴以往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大胆创新,提出了自己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新见解,即将马克思的思想置于康德(Kant)所开创的哥白尼革命这一德国古典哲学运动建构主义的思想链条上,由这一认识论问题出发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哲学领域,进而揭示马克思关于历史主体的异化和自由理论。因此,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异化理论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武器,在马克思看来,异化作为商品拜物教社会一种由人创造出来转而控制人的异己力量,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历史主体的工人的实践活动是异化劳动;异化既有历史的必然性,又有历史的暂时性,异化的扬弃就是私有制的消灭、共产主义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