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宗教经典,佛经的目的是宣传宗教,但在古代,它不仅是一种信仰,还涉及生活的一切方面,因此成为一种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抹去这些佛经故事的宗教色彩,我们会发现它们简直是一副副生动的风俗画,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生动、幽默,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瞎子摸象”、“猴子捞月亮
”、“刻舟求剑”等。
现存佛经数量巨大,卷帙浩繁,《佛经故事》从汉译佛经中选出一百多个故事,这些佛经并不是简单的讲经说法,而是包含了很多哲理,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古代宗教和文化。
现在在中国,能读佛典原文的书很少,因此《佛经故事》做了今译,对原文不增益,不减损,只是把难懂的古译变得通俗易懂。
本书选译者为佛教研究专家王邦维先生,并有季羡林先生作序隆重。
目录
序言
关于佛经和佛经故事(代前言)
一 百喻经
食盐
挨打
认兄
赞父
三重楼
先知
鲁莽人
生长药
种甘蔗
讨债
磨
寻银钵
求子
沉香木
种胡麻
学眼跳
牧羊人
瓦师与驴
送水
宝箱
二鬼
半饼
守门
偷牛
鸳鸯鸣
治驼背
女仆
两弟子
愿望
分财
罗刹
恶鬼
五百欢喜丸
驾船
夫妇
毗陀罗咒
尝果
一夫二妇
马尾
骆驼与瓮
农夫
撒种
猕猴捡豆
二鸽
赎衣
二 杂譬喻经
洗浴
织布公
瓮中影
孔雀王
善恶
壶中人
二人行
笑痴
鸟兽语
买祸
鹦鹉救火
得道
鳖鱼
鬼神像
外国沙门
比丘与鬼
木师与画师
小人
恶雨
欲味
鞭背
头与尾
药草
二种贼
无我
挤奶
身香
三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宝斧
谷神
买智慧
四 佛说兴起行经
相扑
五 出曜经
马驹
六 佛说大鱼事经
长线
七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巧人
八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学咒
老猫
猕猴救月
野狗
九 佛说九色鹿经
九色鹿
十 六度集经
鹿王
鳖鱼、蛇与狐狸
鳖鱼与猕猴
槃达龙王
瞎子摸象
补履翁
十一 生经
我所鸟
木人
大鳖
十二 佛本行集经
花鬘师
鹿夫妇
二头鸟
十三 大庄严论经
难陀王
三归依
吉相
换水
水中影
猫儿食
好马
称伽拔吒
十四 杂宝藏经
弃老国
鹿女
摩诃罗
树神
那伽斯那
谄伪人
婆罗门妇
乌鸦与猫头鹰
婢女与羊
十五 贤愚经
尸毗王救鸽
王子摩诃萨缍
丑王子
长者檀若世质
儿媳妇毗舍离
太子迦良那伽梨
檀腻鞘
檀弥离
大鸟
十六 佛说大意经
大意舀海
重印后记
摘要与插图
《百喻经》,或称《百句譬喻经》,又称《痴华鬘》,今本或作四卷,或作上下两卷,尊者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时印度来华僧人求那毗地译。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九记载:“永明十年九月十曰,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出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天竺僧伽斯(那)法师集行大乘,为新学者撰说此经。”这就是说,所谓“百喻”
,是指全书共有一百则譬喻,即一百个寓言和故事。
但今本实际上只有九十八个,大概是举其整数而言。
也有人认为加上卷的引子和卷末的结偈,可称为“
百”。《痴华鬘》一名则从寓言和故事的内容上得来,因为这些寓言和故事大多讽刺的是所谓“痴人”,即我们现在说的“蠢人”,做了怎样怎样的蠢事。”
华鬘”就是花鬉,也就是花环。但这里的花鬘不是指真的花环,而是古代印度一种讲故事的体裁:或多或少的一些小故事集合在一起,就像把一些漂亮的花朵串成一束成为花环一样,这个故事集就叫做“花鬘”
。这种”花鬢”故事集在古代印度曾经风行一时。《痴华鬘》一名,倘若说得好懂一些,就是“痴人的故事集”。由此可以看出,这可能就是书的原名。《百喻经》或《百句譬喻经》一名,恐十白是翻译者改拟的。不过后者直率、简单而易懂,所以比较通行。
《百喻经》自南北朝时译出以后,因为是专门讲故事的一部佛经,故事短小隽永、生动有趣,一直很受人欢迎。一九一四年,鲁迅先生曾出资在南京金陵刻经处重印此书,书后注明:“会稽周树人施洋银六十圆敬刻此经。”一九二六年,他又撰写了《痴华鬘题记》。这说明鲁迅先生对此书是很重视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冯雪峰曾用“述”的办法,删掉原书说教部分,基本保留原故事情节,把此书改写成一本新书,叫《百喻经故事》。不过他对原文有时改动较大。但这些只是我们看得到的前人对《百喻经》所作的整理和研究。实际上,《百喻经》译出已经近一千五百年,其中一些故事和寓言早巳脱掉佛教宣传的外壳,或原封不动,或稍加修改,变成流行在群众中的笑话、寓言或故事了。我们这里所选的就有这样的例子。
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今译
从前有一个蠢人,到人家家里做客。主人请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了,就加了一点盐。这人觉得盐味很美,心里想:“这味道所以美,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加一点盐就这样,要是加得多,岂不更美?”这蠢人没有脑筋,便空口吃起盐来。吃后口里十分难受,盐反而成了他的患害。
挨打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
愚人答言:“如彼人者,侨慢恃力,痴无智慧。
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
傍人言语:“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 今译
从前有一个蠢人,头顶上没有长头发。另外有个人就用梨子打他的头,打了两三下,把他的头都打破了。但这人只是默默忍受,也不知道躲开。旁边的人看见了,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躲开呢?站在这里挨打,连头都打破了。”
这人回答说:“那个打我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有气力,其实他愚蠢得很。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