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上.下册)

价格 26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6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部系统深入探讨道教金丹派南宗的学术专著。作者从20世纪末涉足道教金丹派南宗以来,历时近十年,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域道教研究的视阈,挖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南宗文献稽考为中心,运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对白玉蟾所创立的道教金丹派南宗进行了道派、历史、文献、思想的综合性研究。在道教金丹派南宗的历史发展、文献考、道脉传承、谱系、修道思想和南宗宗教遗存田野调杏一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有关白玉蟾创立的道教南宗方面的学术纷争与谜团,推进了国内外道教南宗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目录

序 
上册
 导论
   一  “金丹派南宗”“道教南宗”名义衡定
   二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文献综述
   三  道教金丹派南宗研究的旨要、途径与意义
 第一章  道教金丹派南宗形成的区域社会历史之维
   第一节金丹派南宗兴盛的契机
   一  以文传教
   二  文以载道
   第二节金丹派南宗孕育的地域环境
   一  民间信仰沃土的滋养
   二  地域道风的熏习
 第二章  南宗典籍文献史料厘正与辑存
   第一节张伯端《悟真篇》及其注疏类文献-
   一 张伯端文献
    二《悟真篇》注疏类文献
  第二节二祖、三祖、四祖类文献
    一  石泰文献
    二薛道光文献
    三陈楠文献
  第三节  白玉蟾著述考辨
    一  白玉蟾文集及其版本流传
    二  白玉蟾文献丛考
  第四节  白玉蟾后学文献
    一  彭耜文献
    二其他后学文献新考
  第五节非白玉蟾系统类文献
    一双修类文献
    二  其他非白玉蟾系统类文献
  第六节元代以降南宗文献史料
   一  南北合宗类文献
   二  其他文集、笔记史料类初考
 第三章南宗祖师生平系年
   第一节南宗前四祖生平商兑
   一  张伯端生卒年和羽化之地问题
   二  石泰生平
   三  薛道光生平
   四  陈楠生平系年新证
   第二节  白玉蟾身世研究献疑
   一  白玉蟾身世之谜
   二  生年“绍兴说’’与“绍熙说”之争
   三“绍熙说”文献质疑
   ……
下册

摘要与插图

体的人天观基础之上的。天人同构、同源,彼此感应是道教人天观的基本内核。从这一人天观出发,人就不仅是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孤立地生存着,而是生存于相互感应、彼此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天地人大系统之中。天中有地,地中有天,人中有天地。天地人这三个子系统又彼此包容、相互作用。《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就深刻地表明了这一思想。只有认识并处理好这种相互盗取的关系,才能使天地人这一系统稳定有序,从而发挥系统的正常功能。建立在这种宗教哲学基础上的道教治世理论,其对社会的治理(治人,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就必然要重视人与天、人与地关系的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正因如此,道教治世说中有许多反对人类过度向天地(大自然)盗取资源,如滥伐山林、过度开采矿石、毒杀动物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思想。其环境伦理的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其二,道教治世说将治国与治身结合起来,主张身国同治,“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此盖道之治世也。”①这就使得道教内修成仙出世与济世利人人世的矛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进而为道教徒在现实生活中修身济世提供了宗教神学理论依据。
  ,道教济世度人的宗教伦理关怀为现代都市道教的发展提供了目标与空间。道教以“道”为核心,以理想的神仙世界为信仰,但也十分关注现实世界的社会人群,因为这才是道教立教的基础。道教不仅关注天道,也关注社会人群的旨趣。为了现实社会的和谐,人民亲善,国泰民安;为了更多的人能了达性命,修真合道,道教确立了“济世度人”的宗旨。《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这充分体现了道教重社会现实、重生命伦理、重济世利人,乐生贵生的思想义旨。道教倡导齐同慈爱的精神,要求道士以济世度人为己任。济世度人不仅是施恩于人,也是积德于己,积德方能成仙。故道经说:“救治百病,愈人疾苦,亦可行仙。”全真教将修炼自己的心性与身体叫做“真功”,将济世度人叫做“真行”,“功行双全”才能成道。现代社会生活竞争激烈,各种矛盾冲突,使得市民在日常生活普遍感到精神和物资生活的巨大压力,精神信仰空间急需填补和慰藉,在这方面都市道教可以发挥其“医世”的社会功能,同时也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道教发展,提供了目标和社会生存空间。
  现代都市道教与传统道教是乡村道教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人口高度密集与现代性是城市的主要特征。在现代城市,信息资讯高度发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市民生活的快节奏,城市功能辐射作用增强,均为都市道教提供了的外部环境,也迫使道教必须做出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调整和回应。现代大都市以市民社会为主体,社区成为市民生活的基本环境。市民与中国传统的农民有着不同的生活理念,市民的特点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生活目标,以都市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则是市民实现个人利益的主要制度。都市既是灯红酒绿的繁华之地,又是社会问题聚积之所。众多的人口,狭小拥挤的的生活空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多变的生活节奏,希望与失望,无尽的欲望,构成都市市民生活的千姿百态。都市里的社区道观存在于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无疑会面临许多过去乡村道教所未有过的挑战和机遇,这也为道教的现代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只不过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都市商业经济不占主导地位,市井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有限,城市人口密集程度很小,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结构模式使得都市道教隐而不显。加之近代以来,道教向下层发展,许多散居在民间的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宫庙,由于种种原因,同民间宫庙难以严格区分,都市道教这一道教存在样态长期被遮蔽了。然而,近代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