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年仅20岁的习仲勋为何被陕甘边区的人民称为“群众”?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是如何独当一面、如何协助、等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而浴血奋战彪炳史册?
★为何夸奖主持中央西北局工作的习仲勋“年轻有为”、“炉火纯青”?
★在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期间习仲勋是如何协工作的?
★在遭受诬陷和迫害期间习仲勋是如何坚持真理、坚信党和人民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受命在广东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
★习仲勋在主持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期间是如何致力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
★习仲勋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关心民族宗教、严格家教家风的?
目录
《习仲勋传》(上)
第一章 志存高远
家世沧桑
童年梦
少年纪学
第二章 人生新历程
“都村三杰”
在县立第一高小
“三师”学潮
系狱
历练中的抉择
第三章 “兵运”两年间
投笔从戎
从见习官到特务长
兵暴中的营委书记
北进失利
第四章 渭北烽火赤子情
路漫漫
追随刘志丹、谢子长
再返渭北苏区
富平西区的斗争
共青团三原中心县委书记
第五章 在照金苏区
奉调
边区特委军委书记
负伤
多事之秋
泰吉同志,欢迎你!
主持陈家坡会议
撤离照金
第六章 转战陕甘边
南梁曙光
边区苏维埃政府
为了苏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反“围剿”斗争
第七章 遭遇错误肃反
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
洛河川受诬
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
第八章 两下关中
的叮嘱
随军西征前后
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再守边区南大门
建立发展统一战线
罗迈的到来
第九章 反磨擦斗争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日子里
旬邑事件前后
磨擦迭起
迎击顽固派的进攻
政策和策略的启迪
第十章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边区第二师范任校长
写自炮火和硝烟中的自传
出席西北局高干会议
第十一章 守卫边区北大门
初到绥德
郝家桥调查
从整风审干到抢救运动
甄别纠错
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
第十二章 在抗战胜利前夕
革命伴侣“两地书”
出席七大前后
战爷台山
第十三章 人民的重托
出任西北局书记
九次来信
策动领导横山起义
第十四章 鏖战西北
出击西华池
延安保卫战七昼夜
青化砭歼敌
再战羊马河
攻坚蟠龙
进军陇东、三边地区
小河会议前后
第十五章 战争中的土地改革
心系前线
土改疑云
教诲
第十六章 一切为了胜利
全力配合前方作战
开辟国民党统治区工作
迎接大西北的黎明
胜利前夜
后记
《习仲勋传》(下)
第十七章 当好西北人民的勤务员
主持西北局工作
让人民当家做主
任职西北军政委员会
痛悼杨虎城
第十八章 努力把西北的事情办好(上)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领导剿匪反霸斗争
收服项谦
镇压反革命
第十九章 努力把西北的事情办好(下)
实事求是地领导土地改革
从实际出发开展“三反”、“五反”
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十章 恢复和发展西北国民经济(上)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描绘西北建设蓝图
注重发展畜牧业
第二十一章 恢复和发展西北国民经济(下)
精心抓好农业生产
建设交通大动脉
提出和实施绿化西北的伟大工程
第二十二章 倾心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迎送十世班禅
中央人民政府特命代表
执行中央指示妥善处理新疆问题
从“年轻有为”到“炉火纯青”
第二十三章 出任中宣部部长和国务院秘书长
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在政务院文教委员会领导岗位上
在身边
建立健全国务院机关规章制度
第二十四章 坚持真理报实
摘要与插图
第九章反磨擦斗争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日子里
一九三七年春夏之交,地处子午岭南麓下的新正县马家堡,由于中共关中特委和关中苏维埃
政府的进驻,使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
马家堡位于旬邑县城以东二十公里处,东北两面筑有土城墙,西南两面环沟,由北向南呈缓
坡形,是一个既易防守又利撤退的小村寨。马家堡以东一里许的职田镇,是国民党镇公所
和地方武装驻地。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两村镇间时常有人员往返,双方相安无事
。习仲勋同关中党政军机关一起在这里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七月,已是酷暑季节,但关中特区大部分山区因被乔木林覆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常常天上出现云朵,地面就有间断阵雨。当然,平常大多仍为晴朗的天气。七月上旬的一
天,在数千里之外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消息传来,立即在习仲勋和关中广大军民的心中引
起了强烈的震动。
“腥风骤起卢沟畔,血雨横飞华夏天。”七月七日晚十时,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演习,以
有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继而又无理要求中国卢沟桥宛平驻军撤出
防地,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所部奋起抵抗
。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七月八日晚,中共中央发表通
电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全国同胞团结起来,驱逐日寇出中国,为保
卫国土流一滴血!由此屡遭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怒潮。
全国出现的抗战形势和中共中央抗日宣言的发表,使关中苏区的军民受到极大鼓舞。习仲勋
紧急动员全区部队和群众,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加紧军政训练,大力发展生产,时刻准备奔
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
与此同时,在关中腹地泾阳县云阳镇的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内更是一派繁忙紧张景象
。伟大的红军时代快要结束了,根据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的为实现联合抗日的四条保证中的第二
条:“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政府与军
事委员会的指导”,红军在七月下旬开始按国民革命军序列改编。七月下旬,红军前总在云
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红军改编的意义和当前的工作。红军前总决定关中特区选派一
批兵员,补充改编后的一二○师,直接开赴华北前线杀敌。习仲勋接到通知后,立即布
置在关中部队和游击队中进行兵员动员选调工作。经过层层动员,精心挑选,确定了五百
名政治军事素质过硬的红军和游击队战士编成一个补充团,由特委宣传部部长郭炳坤带到富
平县红二方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驻地。从八月下旬到九月底,八路军总部和所
辖三个主力师四万余名八路军将士由陕西省泾阳、富平地区出发,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在此之前,习仲勋还就关中苏区的军事斗争和兵员选调问题专程拜会了即将出任八路军一
二○师师长的,以致在五十年后印象仍极为深刻。他回忆说:
我第一次见到贺总是在陕西泾阳县云阳镇。那时我任关中特委书记,还是一个青年,对
这位“两把菜闹革命”的民军、南昌起义总指挥,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仰慕已久。我
同他会面时,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关向应、甘泗淇也在那里。我们一见如故,十分亲切。
贺总那堂堂的仪表、潇洒的气度、如火的豪情和爽朗诙谐的音容笑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从那时起,我几度在贺总的领导下工作,有段时间曾随他之后共负一个方面和地区的领
导之责。长期的相处,贺总的优良品德和作风使我深受教育。
此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