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入到我国西北甘、宁、青等地清真寺、拱北、道堂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拜访门宦主持人、清真寺阿訇、道堂管理者,参与一些门宦大型“尔曼力”活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织活动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宗教组织特征
二 宗教组织与宗教仪式
三 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组织类型及运行机制
四 清政府处理新生教派门宦的政策及其教训
五 近现代伊斯兰教派门宦组织的社会变迁
第二章 中国伊斯兰教组织构成要素及特点
一 清真寺为中心的教坊组织制度形成与演变
二 以拱北为中心的门宦组织特点
三 教派门宦组织
四 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不同仪式、符号的区分功能
五 苏非门宦功修仪式
第三章 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的演变
一 国外苏非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 苏非思想与元代的“迭里威士”
三 经堂教育与汉文译著活动为苏非思想大规模传播提供了理论准备
四 新疆依禅派及伊玛目·冉巴尼派对西北门宦的影响
五 西北伊斯兰教门宦的组织制度
第四章 门宦教权结构演变及其运行
一 “门宦”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二 北庄门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
一 苏非导师产生的理论根源
二 苏非导师产生的社会根源
三 从苏非教团向门宦制度的演变
第六章 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及其运营
一 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
二 变迁后的门宦教权体制结构
三 门宦教权体制的运营
第七章 门宦制度的社会功能
一 门宦制度的正向社会功能
二 门宦制度的负向社会功能
第八章 哲赫忍耶门宦的经济主张与社会实践
一 马明心的经济主张与哲赫忍耶教团组织的创立
二 哲赫忍耶寺院经济形成及教权组织的高度集中
三 金积堡的衰落与宣化冈教权中心的形成
四 宣化冈拱北的组织结构
第九章 宣化冈拱北经营的主要产业类型
一 农业经济是宣化冈经济的基础
二 商业是宣化冈的主体经营形式
三 林业是宣化冈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
四 畜牧业是宣化冈经济的有益补充
第十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支出与消费
一 宣化冈拱北内部日常生活消费
二 修建宗教设施的相关支出
三 “尔麦力”活动支出
四 教育投资
五 社会救助及捐助
六 对外交往产生的费用
七 宣化冈寺院公产与家族私产关系及演变
第十一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发展原因分析
一 有利的政治环境
二 伊斯兰教经济思想的指导
三 清政府“善后”经济措施
四 李得仓等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
五 马元章的个人作用
第十二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功能分析
一 宣化冈经济的正向功能
二 宣化冈经济的负向功能
第十三章 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的组织运行
一 大拱北门宦教权组织体系的形成
二 大拱北门宦的组织机构
三 大拱北门宦教权传承方式
四 大拱北门宦经济运行
第十四章 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的宗教实践
一 大拱北门宦的宗教教理特征
二 大拱北门宦的宗教礼仪
三 大拱北门宦教民的宗教生活
第十五章 马启西与西道堂“大家庭”的组织形成
一 马启西与西道堂的创建
二 马启西西道堂思想及其渊源
三 西道堂“大家庭”组织结构
第十六章 西道堂“大家庭”组织的社会实践
一 西道堂商业经济活动
二 西道堂在农、林、牧、副方面的经营
三 西道堂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四 西道堂的对外交往
五 西道堂重视民族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