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从这里讲起:《薄伽梵歌》解读与会通 精装(随书附赠《薄伽梵歌》梵文译稿!中西学者部会通《薄伽梵歌》与中国文化的惊世杰作!)

价格 6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道从这里讲起——〈薄伽梵歌〉解读与会通》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印度教古典巨著《薄伽梵歌》,作者用了“三层楼房”这样一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来阐释《薄伽梵歌》当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使更多读者能够读懂这部伟大的灵性巨著。作者还开创性地比较、对照和分析了中印两大玄学体系,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灵性的多元统一,也为中华文化的返本开新指出了一条新路。,作者更是将《薄伽梵歌》的梵文原典译成了文言诗体,气势磅礴却并不艰涩难懂,为中国读者深入理解《薄伽梵歌》的玄言奥义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译者熟谙华梵古典,语言功力深厚,能将繁难艰深的梵文术语转译成华夏传统的哲学用语,因此无异于贯通了中印两大玄学体系,为中国读者深入理解《薄伽梵歌》的玄言奥义带来极大的帮助。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既是一部可以与《老子》、《易传》相媲美的玄学巨著,也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译作。这部译作虽然采用文言诗体,但是并不艰涩难懂,只要读者耐心品味,就可以领略到这部上古天竺奇书的真面目、真韵味。

目录

序言
导读
第 一 章  设定背景
第 二 章  灵魂、法和解脱
第 三 章  智慧指引下的行动(第一部分)
第 四 章  者降世
第 五 章  智慧指引下的行动(第二部分)
第 六 章  八支瑜伽之道
第 七 章  对无上者之洞见(第一部分)
第 八 章  抛下肉体,尘世与彼岸
第 九 章  对无上者之洞见(第二部分)
第 十 章  心灵的转化和神圣示现
第十一章  天启灵象
第十二章  奉献的阶段
第十三章  内心的无上者
第十四章  三极气性
第十五章  从束缚走向解脱的旅程
第十六章  神性与魔性
第十七章  三极气性在人类生活中的呈露
第十八章  分辨出世和舍离

摘要与插图

第二章
  灵魂、法和解脱
  克利须那训斥阿周那,阿周那请求指导
  1.桑遮耶说:看到阿周那满怀悲恻,哀伤不已,泪水充盈双眼,摩度魔的屠者克利须那说了下面这番话。2.薄伽梵克利须那说:亲爱的阿周那,你从哪儿染上这些污秽?这些污秽与了解生命价值的人极不相称,它们不会让人升转高等星宿,却只会给人带来恶名。3.帕尔特呀!不要自委于优柔,这跟你的身份不相称。抛开心里猥琐的脆弱,站起来吧,惩敌者!
  4.阿周那说:摩度魔的屠者呀!阿利魔的屠者呀!陀拏与毗史摩等都是我所尊敬的人,我怎能在战场上以利箭反击他们?5.我宁愿在世上求乞为生,也不愿杀害像我师父一样的伟大灵魂。他们即使贪得无厌,毕竟还是长辈。杀了他们,我们所享有的一切,都会沾上血腥。6.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征服他们呢?还是让他们征服?杀了狄多罗史德罗诸子,我们会痛不欲生。可是现在,他们就在这战场上,正站在我们面前。7.对责任我感到迷惑,脆弱让我失去平静。情况如此,我求你明确告诉我,怎样做。现在我归依你,做你的弟子,请你给我开示。8.我无法驱除这让我感官焦枯的悲伤。即使赢得盖世无双的王国,拥有天神般的权柄,这悲伤也不会消除。9.桑遮耶说:惩敌者阿周那说完这番话,长叹道“哥宾陀,我不愿作战”,便沉默下来。
  解读
  克利须那嘲讽阿周那,说他的行为不符合其高贵的身份。而阿周那,起先考虑撤离战场以避免与亲朋师友开战,但后来镇定下来,表达了对自身职责与正确行为方式的困惑。现在,一直把克利须那当做朋友、亲戚的阿周那,请求克利须那成为他的上师,并以皈依的方式强化了他的请求。这决定性的改变设定了此后这场对话底下的关系,即克利须那为师、阿周那为徒的关系。不过,阿周那仍然困惑,拒绝出战,就在此时,克利须那开始说话了。
  无常与永生
  10.婆罗多之华胄呀!这时,克利须那微微一笑,于两军阵前,向满怀悲苦的阿周那说了下面的话。11.薄伽梵克利须那说道:你的言语流露出学识,可是,你竟为不值得悲伤的事情悲伤。智者不为死而悲、不为生所苦。12.过去,从没有一个时候,我、你、所有这些国王,不存在;未来,也如是。13.躯体化的灵魂,在身体中,经历童年、青年,终至老年,死后离开这个躯体,到另一躯体去。自觉的灵魂不会为此变化所眩。14.贡蒂之子呀!苦乐相随,犹冬夏嬗递,变化不居,并无恒性。婆罗多之华胄呀!凡此皆从感官知觉而来,人须学会忍耐,不为其所扰。15.人中之杰呀!稳如磐石,不为苦乐所扰,必获永生。
  解读
  尽管阿周那似乎言之凿凿,但他实际全无智慧,竟为了那不必悲伤的,即死亡的到来,而悲伤。其中的原因在于,灵魂在肉身中经历童年,终至老年,死亡时又进入另一个躯壳。作为例证,克利须那指出,他自己、阿周那以及集结于战场的众君王始终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通过描述灵魂如何在此生就已经从一种形体转换到另一种,即灵魂从儿童的形体转入成人的形体,离开,受取新的躯壳,克利须那阐明了从一个身体到另一个身体的灵魂转生之途。一位真正的智者对此明达无疑,因而不会为死亡的来临而烦恼,那不过是受拘限之状态的自然结果。在阐述形-魂关系时,克利须那通过一套与阿周那截然不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讲到种种身体的形态覆蔽了被囚禁于躯壳内的灵魂,这是以“第二层术语”说话,这种说话的方式只将主体性与个体性真实归属于灵魂,而非作为整体的人。克利须那深观让阿周那颠倒缠绵的苦乐,看出这些不过是无常的感官知觉,它们是能知觉的身体所经验到的,而不是灵魂的感受。如是,阿周那受到开示:他应养成对感官知觉的超脱,进而获得永恒的生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