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伙伴对话:现状.问题.建议

价格 130.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收录了中俄双方相关领域学者的论文40余篇,其内容涵盖新时期中俄关系的总体发展战略,力求对中俄战略合作的环境、历史经验以及中俄在科技、军事、安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战略合作给予客观阐释,并对未来两国间相互合作之发展战略提出科学建议。

目录

目 录
序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刘利民 1
序 言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副部长 伊?弗?莫尔古洛夫 4
届中俄战略合作高峰论坛——暨“中俄战略伙伴对话:
现状、问题、建议”学术研讨会综述 1
综论 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李静杰 22
论俄中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国内环境
(俄)米?列?季塔连科、安?弗?维诺格拉多夫 27
中俄未来发展趋势与战略合作
胡鞍钢 35
俄罗斯新欧亚一体化设想:问题与前景
(俄)伊?伊?阿贝尔加季耶夫 58
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问题与前景
李永全 64
俄中在亚太地区维护安全与稳定的相互协作
(俄)维?伊?特里丰诺夫 68
中俄关系中的日本因素: 中俄应在对日领土要求问题上进行战略合作
薛衔天 77
论政治体系中意识形态因素对俄中关系发展之影响
(俄)伊?弗?卡拉别江茨 83
中国与俄罗斯应致力于共同崛起
王海运 91
第一篇 化世界体系中的中俄战略合作
新形势下的中俄战略协作
盛世良 98
化世界体系中的俄罗斯与中国
(俄)伊?维?伊利因、奥?格?列昂诺娃 109
俄中两国在金砖五国与俄-印-中合作机制中的相互协作
(俄)谢?弗?乌亚纳耶夫 117
“三角关系”理论视域下的中俄战略合作
刘向文、王圭宇 135
俄中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相互协作
(俄)谢?根?卢贾宁 160
中俄在中亚合作是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方面
赵常庆 174
欧亚主义概念中的俄罗斯与中国
(俄)斯?鲍?乌里扬诺娃 184
俄罗斯的亚太战略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左凤荣 188
第二篇 中俄战略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其思考
俄中战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俄)米?列?季塔连科、维?伊?特里丰诺夫、谢?弗?乌亚纳耶夫 202
对中俄关系20年的回顾与探析
丁明 222
变化世界中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
杨闯

摘要与插图

论俄中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国内环境
[俄]米 列 季塔连科、安 弗 维诺格拉多夫
王琦 译
毋庸置疑,如此全面的相互关系是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俄罗斯和中国体验到这种新型历史发展因素的作用。起初,新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破坏性影响,直接向两国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权机关提出严峻挑战。应对挑战的方式体现出两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差别,这对两国关系发展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所幸的是,这一切并未发生。目前,双方都已从过去意识形态的对抗中悟出一损俱损的道理。化的冲击对促进俄中关系起到积极作用,证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俄中两国仍面临共同问题,缺乏合理、密切的相互协调机制。
不过要指出的是,早在两国开始感受和回应世界历史进程的变化时,建立双方睦邻友好关系的前提条件就已确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苏联实行改革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这反映出两国领导人在现实核心利益方面的战略性选择,以期有利于现代化,建立更广泛、更开放的外交关系,深化经济与科技现代化改革。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两国关系未能积极持续地发展,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各自忙于国内改革。两国努力从自身寻找应对外界挑战的答案。改变了自身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制度,部分原因是历史包袱,尽管大部分缘自心理问题。历双边党际关系建立在严格的意识形态基础上,阻碍了两党关系积极、快速的发展,同时,在新的条件下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为了克服历史的惯性,需要鼓足勇气并付出巨大的努力,当然,还需要时间。
米?谢?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与会晤,标志着双边关系步入正常化时期。当时两国领导人积极努力地营造良好的国家和社会氛围,做出大胆及负责任的决定。试想,如果以前两党关系和原有意识形态分歧的不良惯性能够得以克服,那么,两国间合作的潜力将会被推向更高的层次。但在历史奋力向前推进的那段时期,双方对此无暇顾及。
,政治动荡导致了俄罗斯社会制度的改变,然而这却对双边关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新”的关系摒弃了历的尖锐问题,并从以往的负担中挣脱出来。但是现实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本两国沿一致方向共同前进,但自20世纪90年代,两国又开始分道扬镳。其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抛弃了在20世纪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开始拼命地追赶发达国家。延续对欧洲的历史归属感,俄罗斯毫不犹疑地选择了自由主义的改革道路,希望再次以革命方式直接融入欧洲,实现经济、政治关系和生产力的现代化目标。崇尚欧洲文化的俄罗斯知识精英们对选择这条道路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向西看”的自然结果是为了自由、民主和人权,强烈要求摆脱充斥着左倾、集体主义思想和强权思想的亚洲负担,还要求事实上摆脱以原苏联亚洲各共和国为代表的亚洲包袱。
仿效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俄罗斯在外交政策上同样也重新定位于“向西看”,力求使俄罗斯不仅在社会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成为欧洲的一部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开始尽力消除与欧洲的各种界限,这为俄罗斯政治的西化创造了良好氛围。强烈要求融入西方,尽管这种愿望不理智,俄罗斯对两方集团做出了单方面的让步。俄罗斯放弃了自己的立场,却不认为这是损失,而认为是融入欧洲大家庭的正常代价。西方越强硬(其中也有俄罗斯让步的反衬),俄罗斯就越想融入西方,甚至自愿放弃历史、外交主动性。俄罗斯在亚洲地缘政治上节节败退并几乎丧失殆尽。在国内政治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对西方财政援助的严重依赖,这使俄罗斯领导人几乎无路可走。不但没有得到西方的任何实惠,俄罗斯反而失去了刚刚建立的实力基础,也未能在世界大家庭中找到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