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瓮安之乱到瓮安之治(四色全彩印刷)

价格 5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观点导读
◎ 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要研究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基本规律、特征,提高领导干部积极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防止本领“恐慌”、事到临头无对策。
◎ 处置群体性事件,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目标,要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和说话,要善用群众工作方法来解决问题,要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要把群众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 处置群体性事件是特殊状态下的群众工作。
◎ 群体性事件不是群众事件,不能简单将其作为群众闹事事件来对待。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因利益冲突或矛盾纠纷而起,背后总是连着利益、关系民生。不能把事件的处置与维护群众的利益对立起来。
◎ 群体性事件大都会经历“萌芽→酝酿→发生→发展→恶化→结束”的过程。因此,只要在“萌芽、酝酿”阶段把矛盾化解,就可以防止事件的发生。
◎ 群体性事件看似发生在社会管理的末端,而源头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端,因此抓源头治理更为重要。
◎ 为主是危机管理的根本原则,也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则。群体性事件的前期比后期处置更重要。
◎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第一要务是控制事态的升级、恶化,而非解决具体问题;第一目标是避免的结果,而非追求效果。
◎ 处置群体性事件,法律是准绳,政策是依据,不能突破法律、政策的底线。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和化解工作。
◎ 群体性事件的初始阶段,现场处置应及时清除引发人们围观的“诱源”,有效消除“诱因”。
◎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得再完善,预案本身也不能自动发挥作用,因此应加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防止预警机制不预警、应急机制不应急,纸上谈兵。
◎ 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法制保障不足,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配套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将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纳入法制化轨道。
◎ 我们已进入新媒体、自媒体时代,重大事件发生后,瞒、捂、堵都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公开所发生的所有事件,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以真相引导舆论。
◎“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社会治理的创新。
◎ 失效的社会治理是社会矛盾转化为不稳定的催化剂。
◎ 现代社会治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放在位;更加注重科学性,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加注重公共性,强调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更加注重系统性,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注重社会的长治久安;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实现良性循环;更加注重依法治理,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应以法治做保障,依法治理社会。因此,社会治理是一种善治,应成为现代社会国家重要的治理形式。

目录

目录
前 言. .......................... 5
序/单光鼐. ....................... 10
序/薛 澜. ....................... 16
上 篇: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35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 36
一、突发事件....................... 37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 38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 .................. 38
(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公共危机、危机管理........ 39
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40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40
(二)群体性事件名称的历史沿革............... 40
(三)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历史沿革. ............. 41
三、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分级. ............... 42
(一)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 42
(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分级标准. ............. 43
四、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 43
五、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 44
(一)涉及民生类. .................... 44
(二)涉及征地拆迁类. .................. 45
(三)涉及决策不当类. .................. 46
(四)涉及非正常死亡类. ................. 46
(五)涉及执法不当类(城管执法). ............. 46
六、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 48
(一)事发突然,演变迅速. ................ 48
(二)人数众多,规模庞大. ................ 49
(三)行为激烈,后果严重. ................ 49
(四)无直接利益人员从众参与. .............. 49
(五)围堵、冲击国家机关. ................ 51
(六)网络舆情助推群体性事件发展. ............ 51
七、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52
(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影响............ 52
(二)社会建设滞后. ................... 52
(三)社会矛盾积累. ................... 52
(四)社会管理薄弱. ................... 53
(五)社会治安不好. ................... 53
(六)基层基础薄弱. ................... 53
(七)干群关系紧张. ................... 53
(八)应急处置能力缺失. ................. 53
八、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 53
(一)处置原则. ..................... 53
(二)坚守的底线. .................... 55
(三)处置职责. ..................... 55
1. 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责..................56
2. 主要责任人的责任...................56
3. 公安机关的职责....................56
(四)处置措施. ..................... 57
(五)责任查究. ..................... 58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与化解. ............ 59
一、群体性事件的可性................. 59
(一)从群体性事件的属性看,群体性事件是可以的. .... 59
(二)从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看,群体性事件是可以的... 59
(三)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规律)看,群体性事件是可以的..60
(四)从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后果看,群体性事件的前期比后期处置更重要.................... 60
二、与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指导思想............ 61
(一)用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统筹群体性事件的和化解.. 61
(二)用“和谐”的理念和“和谐稳定”观指导群体性事件的和化解. 64
(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和化解.... 66
三、群体性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