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金刚经》为佛家的重要典籍之一,佛家以金刚寓意着佛法的永固永驻,同时教导人们遵从本心,到达幸福的彼岸。千百年来,《金刚经》一直作为佛教徒和佛学爱好者诵读的经典传世,本册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作者对《金刚经》的理解,具有一定阅读价值。
目录
序 - 2 -
一、《金刚经》与佛教 - 3 -
1、释迦牟尼与佛教 - 3 -
2、佛陀的形相、名字与传道 - 5 -
3、佛教与中国 - 6 -
4、佛教的三藏与三学 - 7 -
5、《金刚经》的翻译和注释 - 10 -
6、《金刚经》与雕版、书法 - 16 -
二、《金刚经》解说 - 18 -
1、法会因由分第一 - 21 -
2、善现启请分第二 - 25 -
3、大乘正宗分第三 - 28 -
4、妙行无住分第四 - 31 -
5、如理实见分第五 - 33 -
6、正信希有分第六 - 34 -
7、无得无说分第七 - 37 -
8、依法出生分第八 - 38 -
9、一相无相分第九 - 40 -
10、庄严净土分第十 - 42 -
11、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 43 -
12、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 44 -
13、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44 -
14、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 48 -
15、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 51 -
16、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 52 -
17、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 53 -
18、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 55 -
19、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 56 -
20、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 57 -
21、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 58 -
22、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 59 -
23、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59 -
24、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 60 -
25、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 60 -
26、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61 -
27、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 62 -
28、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 62 -
29、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 63 -
30、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 64 -
31、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 64 -
32、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65 -
三、《金刚经》与禅宗 - 67 -
1、禅宗六祖与《金刚经》 - 67 -
2、不立文字与《金刚经》 - 69 -
3、“无区别心”来源于《金刚经》 - 70 -
4、平常心与《金刚经》所说的“无功德” - 71
摘要与插图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金刚经》第三十段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这一段的题目是“一合理相”,佛陀所说的道理本是无形的,一旦把道理与形相合起来以理解,那就住于形相而不真实了。孔兹认为第三十分是说如果认为微尘众为实有,佛就不说是微尘众。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是一合相,所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都是说明不要执着于一个名称,如微尘众、世界、一合相等,才能认识它的实相本体。
在觉者眼中,看到的组成物质的层层结构可以放大到极微小的境界,故以微尘做比拟,它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合并,在不同空间才有不同的显现形式,诸如在这个空间人可以显现出一个完整的人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看人体细胞,发现其中的分子、原子乃至更微观的构成等,则与肉眼看到的不同,故释迦牟尼提出微尘与一合相的概念,也是为了强调无论是修持者还是凡夫,都不能简单地定义自己所看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