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梵音 苏州三寺

价格 22.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吴地梵音(苏州三寺)》由顾鹏程著,以散文式抒写苏州古城及寺院开篇,分三个篇章介绍苏州名的三所寺庙,即灵岩寺、西园寺、寒山寺。均从寺院概述、历史沿革、建筑格局和佛僧逸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介绍了与苏州三寺有关的佛教人物、社会活动等。
 

目录

引言  梵音婉转姑苏城
一  苏州灵岩寺
  1 灵岩秀绝冠江南
    ——灵岩寺概述
  2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灵岩寺的历史沿革
  3 紫竹深处有梵官
    ——灵岩寺的建筑布局
  4 人文自然相益彰
    ——灵岩山的奇景
  5 青山白云话沧桑
    ——灵岩寺的趣事逸闻
二  西园戒幢寺
  1 戒幢梵音绕繁华
    ——戒幢寺概述
  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戒幢寺的历史沿革
  3 琳琅梵官间,但闻钟磬音
    ——戒幢寺的建筑布局
  4 流觞曲水古木香
    ——戒幢寺的西花园
  5 爱河苦海度群迷
    ——戒幢寺的社会法务活动
  6 不识慈氏如来,唤作布袋和尚
    ——戒幢寺的高僧大德
三  苏州寒山寺
  1 寒山钟声响千年
    ——寒山寺概述
  2 寒拾遗踪
    ——寒山寺的历史沿革
  3 禅房花木深
    ——寒山寺的建筑格局
  4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有关寒山寺的传说  

摘要与插图

2.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灵岩寺的历史沿革灵岩寺在漫长的历史中几兴几衰,其所属佛教宗派也时有变迁。
  在其2000多年的历,儒家、道家、释家等各派的思想在这里交互碰撞,僧侣、文人、武将的命运也与这所寺庙紧密相联。
  灵岩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春秋后期吴越两国在夫椒一战,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入吴充当人质,并向吴王夫差献上越中美女西施。夫差特地为她在灵岩山上建造行宫,铜勾玉栏,无比,可以称作是我国老的皇家园林。由于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这就是灵岩寺的面貌。
  然而,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从水路攻进吴国,大败吴王夫差,同时也把这座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付之一炬,当年的雕栏玉栋被烧成了断壁残垣。在现在灵岩山的山顶之上,我们仍然可以寻访到馆娃宫遗址——吴王井、玩月池、琴台、砚池、西施洞等,作为那段传奇历史的见证。
  灵岩山上长满了荒草,馆娃宫的断壁残垣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迷雾里。直到东晋末年,时任司空的陆沅在灵岩山的吴宫遗址上修建别野。因晋朝名士喜好风流清谈,对佛理的探究也成为时尚。陆沅奉佛闻法,并在后来舍宅为寺,这也就是灵岩寺的面貌。从那时到现在,1—700余年已经在历史的长河里悄然逝去。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智积法师来此讲经弘法,并于天监十五年(516年)“化身开此伽蓝”,将之扩建为寺院,取名秀峰寺,佛寺的建置也更趋完善。智积菩萨因而被誉为灵岩开山祖,梁武帝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秀峰寺也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大丛林。
  唐代时,秀峰寺改称灵岩寺,信奉律宗。据史书记载,唐武宗下诏毁天下佛寺的第二年,即会昌五年(845年),灵岩寺亦被毁。到乾符五年(878年),灵岩寺开始复苏。
  北宋元丰年间,郡守把灵岩寺辟为禅院,改律宗为禅宗,寺庙也改名为“秀峰禅院”。圆照禅师(1015~1099年)晚年来此住持,灵岩寺得以扩展,修建殿阁屋宇达30年,可见规模之宏大。然而到了南宋时,灵岩寺又一度被荒废。
  南宋初赐抗金名将韩世忠荐先亲,名“显亲崇报禅院”,由佛海法师住持。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葬在灵岩山西南麓;后宋孝宗追封他为“蕲王”,并赐秀峰寺为“显宗崇报禅寺”。
  元时,由于蒙古族信仰佛教,寺院才免受战火损害,得以完好保存。明洪武年间赐额“报国永祚禅寺”,永乐十年(1412年)重修。
  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一场大火,寺院全毁,仅存一塔。
  至清代顺治六年(1649年),三峰弟子弘储来寺扩建,称为“崇报禅寺”。康熙十四年(1675年)布政使慕天颜重建大殿。
  咸丰十年(1860年)整座寺院又毁,仅存宝塔,念诚大师苦守宝塔中。时值儒将彭玉麟游山,同大师相遇,言谈相投,于是彭玉麟为山寺调查田地,并盖10余间小屋,鼎革时又复狼藉,什物田地多遗失。宣统年间(1909~1911年)一度寺院无主,诸物不存。宣统三年(1911年)木渎护法请真达为住持,当时灵岩寺仅存旧屋10余间。
  至民国15年(1926年),真达和尚预见时机成熟,于是请印光法师把灵岩寺开辟为十方净土道场,由禅宗改为净土宗,名为“崇报寺”。1932年,近代高僧印兴未能师将其改为“灵岩寺”,订立寺规五条,灵岩寺也从此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灵岩净土宗风为之一振,也从此声名远播海外。卓绝一代的名僧大德与妙相庄严的宝刹交相辉映,使灵岩寺成了江南名的净土道场。
  灵岩寺兴衰更替如此频繁,又如此不可避免,以致清释殊致《叙诸圣师传说》中道,灵岩寺佛宇“越唐、宋、元、明、清以迄于兹,时或辉煌金碧,俄而蔓草荒烟,迭著迭微,随倒随起”。这无疑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