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尼泊尔是个古今融合之地,它交织着粗陋和美丽、疾病和贫穷,以及深奥的知识。1987年的3月,大卫克罗离开了他位于旧金山经营有成的针灸草药诊所,踏上这片反差极大的土地,探寻西藏佛教和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的医药知识。
抵达加德满都未满一周,他就认识了来自西藏的老喇嘛拿汪确培医生。接下来十年,克罗潜心研习西藏诊断和治疗的艺术及科学。克罗用新学会的古老西藏和印度疗法,分别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和一座小山村里开设诊所,以传统草药治疗各种病患,其中也包括在庄严的喇嘛寺旁乞讨的乞丐。
本书是一部令人不忍释卷的心灵成长读物,内容兼具冒险、探索和自我发现。它读者走进作者和其师父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是一趟进入喜马拉雅山区草药和精神世界的奇妙旅程。克罗以抒情散文书写珍贵的医药知识,以及他对尼泊尔佛教和印度文化的洞见;这部追寻喜马拉雅山区医药的十年纪录,不仅唤起读者对遥远异地的美好憧憬,也揭开了西藏和尼泊尔医疗世界的神秘面纱。
"
目录
"导读 佛法与医学/洪启嵩
从佛陀去SPA谈起
无上医王——佛陀
龙树的医学与科技
药师佛信仰的形成
西藏医学源流
佛教医学的理想
引言
第一章 药师佛
大智无言,出于内心的宁静。
心下谨记:以爱配制,乃是真药。
博达那寻医
师从培杰医生
药师佛之谜
《四部医典》
净土景象
“佛慢”
耆婆的故事
第二章 知识树
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障碍。
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
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疾。
唐人街铺
登顶巴尔坪
古代医师的角色
知识树图谱
三元体液论
“风”之研究
第三章 婆罗门的指导
圣人去找诸神和天堂仙人的医师——德罕温塔里(Dhanvantari),向祂祈祷说:“哦!天神!各种痛苦都来自身和心。我们很遗憾看到足智多谋的人类,在遭遇疾病和灾难时仍然显得很无助。他们态度漠然地呼喊出绝望的话语。我们希望向您学习阿育吠陀,以治疗这些想远离病苦得到快乐的人,并保护我们的身体与造物主的利益。”
德罕温塔里回答说:“很高兴见到你,亲爱的学生。你精通很多技艺,是足以接受这门知识的学生。阿育吠陀是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所的。”
瑜珈的影响力
炼金与炼药
嘉医生讲学
阿育吠陀药方
寻幽访静
甘野开诊
马卡拉德瓦吉
第四章 国王的炼金师
我要圆满地处理汞,让全世界不再有贫穷。
上帝的精髓
阿利尔医生的宝库
炼汞之日
汞的永恒之旅
炼金故事
遇见梵天
第五章 苏摩
流吧苏摩,甜、人振奋的汁液。
赐给我们光,赐给我们天堂,赐给我们一切的善。赐给我们足以度过此世和彼世的财富,使我们快乐。
苏摩的影响
辛格与迪瓦利
濒临绝种的威胁
唵阿育吠陀研究中心
野生植物乃是良药
诸神的甘露
大地的甜苏摩
植物的意识
采药之心
第六章 欲望和解放
我们印度文化有许多苦行。有些瑜珈修士一日一食,有些赤身裸体地挨冷受冻或烈日曝晒。我十三岁后就不在乎食物的滋味;我回来吃人类的食物,就是小时候吃的食物。这是我的苦行。
世间有两种知识——物质和精神的。透过只吃牛奶维生的苦行,我得到了智慧。我没有了欲望。当然人不能断欲,因为那只是一具尸体而已。但我没有邪念,没有末法时代的人的想法。我只有单的欲望:禅定和牛奶。因此,我有许多领悟,现在能给许多人很好的建议。
无的智慧
火神阿耆尼
熏香疗法
老比丘尼之死
解脱心之妄链
第七章 被遗忘的女神
凡祭拜女性的地方,皆有神灵居住其间。
被忽略的妇科
培杰医生的女性观
施雷斯萨医生
荒野健康营
查格都山生活记事
辛格医生的女性观
泰梅尔之夜
第八章 进入莲花
愿一切众生。得无劳倦身。犹如金刚。愿一切众生。得不可坏身。无能伤害。愿一切众生。得如变化身。普现世间。无有尽极。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身。净妙坚固。愿一切众生。得法界生身。同于如来。无所依止。愿一切众生。得如妙宝光明之身。一切世人。无能映蔽。愿一切众生。得智藏身。于不死界。而得自在。愿一切众生。得宝海身。见皆获益。无空过者。愿一切众生。得虚空身。世间恼患。无能染着。
人之诞生
轮回转世
胎藏之学
第九章 悦性疗法
只要行医用药者认定他人是自己前世的父母,行医用药乃是为拔出众生之苦,那么医药就是崇高纯洁的,称职的医生根据佛理,以爱和安全行医济世,其效更佳。
医生治疗的结果,是修行境界与善之表现。
阿育吠陀之法
灵力治疗
医生的修持
承担病
摘要与插图
"导读佛法与医学
洪启嵩
从佛陀去SPA谈起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和弟子大众在古印度的摩揭陀国教化弘法。
当一天的说法行程告一段落,当地的大长者耆婆医生就请佛陀带领弟子大众共同去作温水“SPA”,以消除一整天的疲劳。
这不是电影回到未来的情节,而是《温室洗浴众僧经》的记载。
佛陀接受了耆婆医师的美意,并藉此机会为大家上了一堂让身心容光焕发、青春健康的SPA课程。
一般的“温室”是指僧坊中或公共、私人的浴室。由于印度气候炎热,居民较常淋浴,因此在印度各地,常有人随处凿池,以供行人自由洗澡沐浴之用。在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就记载:“所在之处,极饶池水,时人皆以穿池为福。若行一驿,则望见三二十所,或宽一亩五亩,于四边种多罗树,高四五十尺,池乃皆承雨水。”
同书中亦记载印度的那烂陀寺就有十余所大池,每至早晨,以鸣槌为讯号,集合僧人洗浴。在进入温室之前,先要将用具准备齐全。佛陀告诉弟子,SPA要准备七种物品,以去除七种疾患,并可获得七种利益。
这七种物品分别是燃火、净水、澡豆、酥膏、淳灰、杨枝、内衣。如果用现代SPA的观点来看,适当的水温,洁净的好水,是基本的要件。这些都准备好之后,先用“澡豆”洗去尘垢,这是用大豆、小豆、碗豆所磨成的粉,不但可以去垢,更有使皮肤光滑的功用。再来用“酥膏”涂身滋润,接着用“淳灰”敷身,淳灰是以山桑的切木烧制而成,用这种灰敷身能使机能活化。
身体照顾齐全了,牙齿的健康美白也要注意,所以用“杨枝”来照顾口腔保健。杨枝即齿木(Neem),是清除口内臭气用的木片,相当于现代用的牙刷,待全身上下都打理完毕之后,还要换上洁净的内衣,才算大功告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对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的重视。
不仅如此,在佛陀常年驻止说法的祇园经舍,这个僧团共同生活居住的地方,更设有僧人专用的浴室和医疗研究中心——“天下医方之院”,由此可见,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佛陀对整体性的医疗就有完整的看法和作为了。
无上医王——佛陀
磨揭陀国的耆婆医生,是佛教医学史的重要人物,其医术神乎其技,传说他当时甚至曾以巧妙的麻醉方法为国王进行脑部开手术。耆婆医生对药的观点,充分表达了佛法法界万象皆为因缘聚合而有,空无自性的因缘观。
在耆婆学医的过程中,有一次奇特的经验。他跟随老师学习七年,尽学药理。有一天。老师教他去找一种不是药的草木回来。
耆婆找了许久,竟发现找不到一种不是药的草;原因是他善能分别这些草木的特性,他发现:只要用在适当的时机,每一种草木都可以作为药。在《四分律》中描写:耆婆于叉罗国中,“求觅非是药者,周竟不得非是药者。所见草木一切物,善能分别,之所用处无非药者。”于是他空手而返。他的老师因此欢喜地认可他“医道已成”。
耆婆对药的独到观点,和佛法的因缘观不谋而合。任何草木、物品,在恰当的因缘中,都可能是药。而药本身在不同的病因、节气等气候条件变化下,作用也会随之变化。例如现代将奈米化科技运用在制药技术上,所产生的惊人效果,就是一个的例子
除了对因缘的透彻了解之外,佛法对疾病与医药有更超越的观点:佛陀认为,当疾病发生时已是“果”的形成,虽然能加以治疗,但根本之道还是应从“因”上来断除。这也就是为何在经典中处处可见佛陀对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如此重视的原因。
例如,在《梵网经》中记载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当中,就包括了“杨枝”、 “澡豆”和“漉水囊”(用来滤过水中之虫的布囊,相当于现代的随身滤水器,过滤饮水中的杂质和细菌)。
而在佛教典籍中,也有许多和医药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