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软实力和周边国家

价格 3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6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关系为主要观察对象,考察中国软实力战略的推进过程及其实际影响。作者剖析了中国很多精英分子对软实力的误解,并通过具体化“国家利益”,探讨中国应有的目标取向。作者认为, 中国需要向“敌师”美国学习以发展软实力。在具体操作层面,作者认为非政府性质的团体和机构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投射的潜在劲旅; 同时,中国软实力有赖于中国海外企业的运作水平。

目录

献辞
前言
本项研究的要点
几方面的感谢
第一篇  为什么选“软实力”?为什么选“周边国家”?
一  在“软实力”上也要“硬起来”!
二  中国精英阶层对“软实力”理解的一大盲点
三  “这里就是罗德岛,就在这里跳舞吧!”
第二篇  本项研究的基本原则:审慎界定的“国家利益”
一  为什么很难翻译“National Interest”?
二  审慎采用“国家利益”的通行译法
三  “国家利益”被更严重地误解误用的可能
四  一个不应该得出的结论
第三篇  中国推行软实力战略的“敌师”
一  美国在上的“话语霸权”何以可能?
二  应对各种问题时如何有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
三  多元化是美国整体形象不会“全军覆没”的关键
四  演示中国软实力的两大事件
第四篇  中国的软实力投射:被忽视的对手和操手
一  软实力投射的第一大项目
二  软实力投射的第二大项目
三  软实力投射的另一支潜在劲旅
四  对手和操手:两只手胜过一只手
五  中国出品性NGOs的前景
第五篇  中国和周边经济交往中的软实力
一  从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
二  海外中国企业头上的“四把”
三  中国的软实力有赖于中国海外企业的运作
第六篇  中国软实力的大道——贯通政治公正的国内两面
一  北京倡导的事务“四项基本原则”
二  相对“弱者”之正义呼吁的板
三  政治公正的国内两面:中国软实力成长之道
四  公理和实力的互动即软硬实力的互动
后语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有用的和有意义的
一  为什么目的而写作和发表
二  超越专业洋八股
三  所依托的社会
四  有问题意识的本土
附录  专题讨论
一  何迪:天下何人不识君
二  高西庆:软实力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  丘进:体制上的自我封闭影响了软实力的提升
四  马立诚:国内软实力问题存在太多盲点与误区
五  雷颐:从“韩流”看“软实力”
六  查雯:软实力究竟能帮中国外交解决什么问题
七  董彦斌:从百年前的治外法权谈起
八  郑也夫:软实力的悖论
九  陈小鲁:软实力要的是修内而扶外
十  王缉思:公卖修养的加强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十一  秦晓:关于软实力的四问
十二  丁学良:建设性的批评声音

摘要与插图

我们当代的中国学者撰文著书,通常是在著作的末尾才将全文要点以结论的方式予以阐明。我估计这多半是受了德国人著述的影响,因为我本人一直到1982年深秋才开始慢慢告别德国哲学转向英语国家的实证社会科学,在这之前一直对德国人的那种写作方式之合乎逻辑性和普遍合理性深信不疑。
等到1982年秋冬开始愈益转向阅读美英社会科学著作,我才发觉在文章和著作的结尾阐明全文的要旨,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则——美国作者们绝大多数都是在文章和著作的一开头就把要点通盘宣告,让读者一目了然。我那时便琢磨,这很可能是由于美国人没耐心,性子急,你若是直到文章和著作的一页才把要点端出来,绝大多数美国读者早就挥手告别你了。
往后在美国多年里近距离观察,感到美国读者大众“性急”也是给逼出来的:美国学术界以体制的力量驱使在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里谋生的人长年累月地发表发表再发表——其中多数都是没有什么实质价值的——以“量大”带动“质升”;专业人员面临汗牛充栋的出版物,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扫描堆积如山的作品。倘若作者没能在第一个五分钟之内把简短结论贡献出来,别人就不会再耐心翻阅下去。德国人那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多层次漫长论证方式,逐渐在公众阅读的竞争市场上败给了美国“大干快上”、“短平快”的讲效率风格。
我们中国人现在拜新信息技术发达之赐,也搞得每年出版物数量如水库溃坝般一发而不可收拾,但是好书稀缺。谅到诸位读者时间有限之苦,我这里也就忍痛放弃早年练就的德国功夫,不再试图层层叠叠地引导诸位步入玄思九重天,而是“一步抢到台口”,把这本小书的要点马上开诚布公地亮剑。
本项目的研究要点如下:正如这些年来政治社会学和关系领域的学者们所阐明的,在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有两大基本场地——“硬实力对硬实力”和“软实力对软实力”(其实笔者偏向于将这里的hard power - soft power翻译成“硬力量—软力量”,但“硬实力—软实力”的译法似乎已经俗成)。
“硬实力”主要包括军事、技术、经济的水平及总量,和运用这些手段去达成目标的能力。“软实力”则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制度、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和通过这些去影响他人以达成目标的能力。本项目所考察和讨论的,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及其下属的多种官方团体向海外推展软实力的主要做法,以及这些做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主要影响。
根据海内外许多主流媒体的披露,中国政府近几年来所推行的“软实力大战略”确实宏大得非同小可,其涉及的财政资源是现代世界有记载可查的规模大的一笔推展软实力运作经费,虽然类似的项目(programmings)在当今各国并不一律被称为“软实力战略”, 2009年便已经达到450亿元人民币,等于当年全国教育经费里面来自中央财政教育支出总额的22.71%(总额为1981.39亿元;当年中国大陆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是42美元,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是2.41%,低于印度的2.90%、俄罗斯的3.90%、巴西的 4.51%,在“金砖四国”中)。
从实际经验的角度观察,中国政府推行软实力的战略战术呈现出和其他一些国家相类似的特征,同时也显示了诸多具有中国的方式。本项研究将把中国官方机构的软实力之推展,置于一个比较的和历史的背景上考察,以便对中国这个大战略的目标和进程获得尽可能独立客观的把握和解读。
此 “比较的和历史的背景”由几类参照体构成:既有像美国那样发达的、资本主义的、西方的、多党议会制度的、相对而言软实力雄厚多彩的国家,也有像前苏联那样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的、欧亚素质兼有的、一党执政的、曾经为第三世界提供了美好前景却半途而亡的国家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