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问题研究所军控与安全研究中心编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2013/2014)》推出了。本版报告沿袭了前两版的模式,对过去一年的核领域相关事件做了综述,对有关国家的核战略力量建设、地区核问题、核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反映出当前国内研究此领域专家的前沿水平。
目录
目录
前言
评估2013年的核态势(代序)曲星()
摘要
2013年的核态势简述滕建群()
核关系
美日核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樊吉社张金勇()
核发展
2013年世界核力量与核武器技术发展综述岳江锋()
核力量
2013年美国核力量建设综述
李联荣吕琳琳孙爱平()
2013年俄罗斯核力量建设综述
戴艳丽王智红张艳苹()
2013年英法核力量建设综述
李毅王飞刘放()
核武装
2013年印度核能力发展分析
李文盛张霞张亚迪()
地区核问题
2013年朝鲜核形势评估刘俊波()
2013年伊朗核形势评估宫旭平()
核安全
2013年核安全与核能安全合作刘冲()
附件
2013年核军控与裁军大事记
中国战略学会军控与裁军研究中心()
后记
评估还将继续滕建群()
摘要与插图
核关系Nuclear Relationship
美日核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美日核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樊吉社张金勇
〔内容摘要〕美日核关系的核心内容是美国向日本提供核保护。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在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在核问题上的定位错综复杂:因遭受过核打击,国内公众具有强烈的“反核”和“厌核”情绪,促使日本政府做出“无核三原则”的承诺,并在某种程度上排斥美国提供的核保护;在舞台上扮演呼吁核裁军的先锋,但执行“无核三原则”的时候又打了折扣;国内部分政治力量因对美国核保护怀有疑虑,主张发展独立的核力量。本文梳理了美日核关系在冷战时期的缘起与发展,探讨了影响冷战后美日核关系的各种因素,考察了近年来美日核关系的变化和起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日核关系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主题词:延伸威慑美日关系核政策美日同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日核关系植根于美日同盟之中,缘起于冷战初期,并在冷战中后期和冷战结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美日核关系的核心内容是美国向日本提供核保护,这种核保护是美国本土核威慑的对外延伸,因而又称“延伸核威慑”,简称“核保护伞”。总的来看,美日核关系并不同于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具有某种相对平等地位的核关系,它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日本在核问题上的姿态和政策也与美国的欧洲盟友区别明显。在与核相关的问题上,日本的定位错综复杂:因为日本是迄今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国内公众具有强烈的“反核”和“厌核”情绪,促使日本政府做出“无核三原则”的承诺,并在某种程度上排斥美国提供的核保护;日本在舞台上扮演呼吁核裁军的先锋;日本承诺执行“无核三原则”,但又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没能在冷战时期严格执行“无核三原则”;与此同时,国内部分政治力量因为对美国核保护怀有疑虑,又主张发展独立的核力量。正是因为日本在核问题上的“纠结”,导致美日核关系虽然大致稳定,但近年来已经呈现出变化和调整的迹象。
本文将扼要梳理美日核关系在冷战时期的缘起与发展、影响冷战后美日核关系的因素、近年来美日核关系的变化和起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日核关系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美日核关系的缘起与发展
如果说美军占领日本是美国政府出于对二战结束后及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单方面战略考量的结果,那么结束占领并建构美日同盟则是美日双方基于东亚地区安全环境的认知而做出的战略选择。随着美苏冷战对抗从欧洲向蔓延,美国于1951年主导了对日媾和,并与日本相继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构建美日同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使之成为抗衡苏联和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堡垒和战略据点。美苏冷战状态在东亚形成之初,美国仅为日本提供了常规安全保护,并没有明确是否会为了防卫日本而提供核保护。
苏联获得核武器后,美苏对抗延伸到核领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在亚太地区部署核武器,包括在美国管辖之下的冲绳岛美军基地、韩国、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硫磺岛、父岛、夏威夷和关岛等地。1954年6月到1957年1月间,美国国防部曾三次向国会建议在日本部署核武器,军方意见才占据上风,确定了在日核部署的政策。陈波:《日美同盟与冷战前期美国在日本本土及琉球群岛的核部署》,《日本学刊》,2010年第4期,第46-47页。关于冲绳返还前美国在日核部署文献可参见ProQuest,“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Diplomatic,Security,and Economic Relations”,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1960-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