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斯大林模式若干问题研究》选取了有关斯大林模式方面的五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所以本项目的结构共分五章,加上一个比较长的前言,由六个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不足,选取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理由,并对各个研究的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同时,花了比较多的笔墨,对我国学术界有些人认为的目前俄罗斯存在所谓“斯大林热”、在重评斯大林这样一些观点进行了辩驳。我从当前俄罗斯主要领导人的观点、普通民众的总体看法以及各个年龄层次的看法、俄罗斯各个政党对斯大林的评价等方面。第一章,斯大林模式辨析。本章对斯大林模式这个命题是否是假命题进行了辩驳。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在理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政策方面的特点和斯大林模式功过是非的评价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第二章,斯大林模式与列宁主义的关系。第三章,斯大林时期的宗教管理体制。第四章,斯大林、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第五章,斯大林模式与中国改革。
目录
目 录
前 言 2
第一章 斯大林模式辨析 19
第一节 真命题:斯大林模式 19
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1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34
一、理论上的庸俗化和唯意志论 34
二、政治体制上的高度集权 39
三、在经济体制上,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 54
四、文化体制、意识形态的形而上学和专制主义 58
五、在民族问题上实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62
六、在对外政策上推行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65
第四节 斯大林模式的功过评说 66
一、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 66
二、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68
第二章 列宁和斯大林主义问题 75
第一节 普列汉诺夫同列宁的争论和斯大林的“认错” 75
第二节 从军事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83
第三节 农民——妥协让步还是剥夺消灭 90
第四节 从无产阶级专政到“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 95
一、从“一党专政”、“专政”到个人独裁 95
二、从“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到“阶级斗争尖锐化” 101
第五节 无产阶级政党还是“圣剑骑士团” 108
一、集中制的争论 108
二、党内民主与派别 110
三、共产党是“圣剑骑士团” 113
四、开保存共产党遗体之先河 115
五、假列宁之名招兵买马 116
六、职务名册的制定与“在册权贵”的诞生 118
七、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119
第三章 斯大林时期的宗教管理体制 121
第一节 斯大林执政时期宗教管理体制的确立
及其宗教政策 121
第二节 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 129
一、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 129
二、苏联宗教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表现 141
第三节 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宗教的“十年繁荣” 146
一、战后初期苏联严重的社会危机 146
二、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 150
第四章 斯大林、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 152
第一节 战后欧洲的政治分裂与斯大林的安全观 152
第二节 苏联对战后秩序的设计与东欧的
“苏维埃化”进程 167
第三节 从土耳其危机、伊朗危机到希腊内战:
苏联的行动和美英的反应 190
第四节 盟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
苏联的政策和德国的分裂 211
第五节 结论 220
第五章 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 222
第一节 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放弃 222
第二节 开展“大跃进”运动,实行赶超发展战略 225
第三节 “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连续不断的
思想政治运动,发展到“” 227
第四节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
摘要与插图
斯大林这个人物是20世纪影响极大、也是争议的人物之一。在苏联,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到现在,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现在的俄国也是如此,为斯大林辩护者、唱赞歌者有之,把斯大林称作暴君的人也有之。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莫不是如此。这就证明,对斯大林这个人物以及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的研究,还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编译局就曾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研究共产主义运动历的重大问题,经过反复研究,项目具体研究的问题就是斯大林模式。当时参加这个项目的都是我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包括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郑异凡、北京大学教授徐天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洪肇龙、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许可成等,这个项目的主持人则是已故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李宗禹。我那会刚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编译局工作,一到编译局,我就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组,协助课题主持人做些辅助性的服务工作,但是,我从那些专家那里学到了很多。课题成果以《斯大林模式研究》书名于1999年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从斯大林与一国社会主义、农民问题、苏联工业化、民族问题、斯大林个人集权制的形成和发展、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意识形态和文化体制、斯大林与东欧等几个方面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仍然是研究苏联问题、斯大林问题一本极其重要的参考书。这本书出版后到现在已经13年了,期间我国也出版了有关斯大林问题的很多论著,但是,我觉得,在关于斯大林与斯大林模式的研究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进行研究,或者研究的还很不够,因此,确有进行研究之必要。这也就是本选题的由来。
然而,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中那些没有进行过研究或者研究还很不深入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不可能一一涉及。本书只选择了斯大林模式与列宁主义、斯大林时期的宗教体制、斯大林与冷战以及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斯大林模式本身做了一个总体的分析评价。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根源。斯大林模式也不例外。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争论还是比较大的。不管怎么说,我既不赞同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的模式的观点,也不赞同斯大林本人所说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按照列宁主义来的、是不折不扣的列宁的好学生的说法。斯大林模式本身是一个混合物,它其中既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思想,也有斯大林本身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坚持但经过研究或实践后抛弃了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比如,斯大林在20年代末30年代搞的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在农村大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这个不是斯大林的创造,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在苏俄实践过。当时在土地改革中,尽管实行了土地社会化的政策,把大部分土地平均分给了农民,但他认为,“平分土地是荒谬的”,农民要根本改变受剥削和奴役、贫困、愚昧的状况,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实行共耕制才是出路”,“公社、劳动组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这就是摆脱小经济的弊病的出路,这就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作斗争的手段”。 只要从这种分散的小经济过渡到公共经济,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一两倍,农业和人类生产活动中人的劳动就会节省一半以至三分之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列宁在和苏维埃政府将一些土地尤其是没收的大庄园、大地主的土地整合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不过列宁的做法与斯大林的做法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列宁主张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而斯大林则采取行政命令的高压手段。列宁深知:由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