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书。本书初版曾在海内外广受读者欢迎,为中美两国领导人所青睐,并受到尼克松、基辛格本人的肯定,被称为“政治书”,洛杉矶尼克松故居图书馆荣誉珍藏。
目录
目录
卷?一 中美走向对抗
要进行一百年辩论
陷入黑圈的杜鲁门只好使用否决权
在美蒋的封锁下,新中国外交要“一边倒”
出兵朝鲜:一生中作出的决策
卷?二 从万隆发出震撼世界的声音
在日内瓦杜勒斯不准握手时发生的中美接触
从万隆发出震撼世界的声音
说中美会谈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蒋介石不得参加
与美国人打交道的人选
卷?三 外交的马拉松会谈
会谈一开始“中国抢了主动”
要回了钱学森,也是一个胜利
炮击金门之后,王炳南被急召回京
在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中开始了华沙会谈
华沙会谈僵而不断:中美联系的特殊渠道
卷?四 武成殿另外开起了绝密会议
睡不着了,又想起了四位“老帅”
四老帅的研究“不要被框住了”
四老帅的报告为打开中美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亲自过问两名美国旅游者误入事件
卷?五 老外长提出“不合常规”的想法
尼克松煞费神思寻求通往北京的渠道
柯西金突然要求路过北京
的会晤触动了尼克松的神经
老外长提出“不合常规”的想法
卷?六 美国人伸出橄榄枝
尼克松出奇制胜重用基辛格
“与中国人跳的一场错综复杂的小步舞”
从“两个半战争”到“一个半战争”
苏联人的神经被触痛了
尼克松气得暴跳如雷,基辛格笑得意味深长
卷?七 古老的巴基斯坦渠道
让斯诺上了
巴基斯坦渠道使用老的方式传递密件
说,我在和尼克松吊膀子要找红娘
即将实现对华突破时华盛顿刮起了一股“倒基”风
卷?八 小球推动大球
一夜之间又改变了决定
中国人发出的邀请轰动了世界
收到大洋彼岸一位母亲送来的红玫瑰
钓鱼台里成立了一个准备跟基辛格较量的班子
说:“跟美国人勾搭要栽跟头的。”辯
卷?九 华盛顿精心准备绝密的“波罗行动”
尼克松甚至考虑不派使节,自己直飞北京
精心挑选对美工作班子
“休假”的基辛格去海边安排绝密的北京之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所收到的要的信件”
洛德以十分高超的语言技巧对华裔妻子泄密
基辛格就要动身时,台湾“大使”竟然求见
卷?十 二十世纪秘的外交飞行
叶海亚总统亲自安排了这次神秘的外交遁身术
“天神”要惩罚一下基辛格
可以轰动世界的稿子竟然作废了
谈起尼克松的“五极中心”说,基辛格竟然不知道
为什么不急于听汇报基辛格来访的要事?
基辛格去时忧心忡忡,回时喜气洋洋
卷十一 几乎全世界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简短的公告
几乎全世界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简短的公告
也有人对“七一五”公告不高兴
对符浩说,你去巴黎只能将此事告诉一个人
对中国飞机在蒙古神秘坠毁,尼克松十分担心有变
卷十二 基辛格刚刚在北京登上“空军一号”
巴黎渠道之一:中美两位将军的秘密使命
不同意美方提出的方案
台湾问题使中美会谈又陷入僵局
命运在与基辛格之间开了一个玩笑
“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卷十三 尼克松访华之前
巴黎渠道之二:蒋介石要偷袭尼克松总统访华专机
打前站的黑格未能落实与尼克松见面的安排
马尔罗对尼克松说,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
奇迹!休克的被抢救过来了……
卷十四 尼克松一下舷梯就伸出了手
尼克松一下舷梯就向伸出了手
从“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谈起……
尼克松为周
摘要与插图
卷 一中美走向对抗
■ 要进行一百年辩论
他尽管不情愿,还是于1949年6月15日在丰泽园里正式住了下来。
他不喜欢乾隆在《丰泽园记》中说的,瀛台“较之此园固为美观,而极土木之功,无益于国计民生”,丰泽园则“行一事则合于天心,建一园而合于民情”。他是唯物主义者,他觉得与金碧辉煌、飞阁流檐的瀛台相比,丰泽园尚还显得古朴敦厚,不饰华丽。他认为丰泽园的建筑不能说明那些封建的帝王们上仰天意、下俯民情。要说喜欢的话,他倒是有点儿喜欢菊香书屋的清幽典雅,也欣赏康熙为菊香书屋所题的对子:
“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
北平初解放,住进菊香书屋的第一个中共领导人是,住在北屋。与是将这里作为临时休息的地方,分别住在东屋和南屋。在含和堂吃过晚饭后,他俩再返回香山住处。
中央政治局议了两次后,为了减少路途往返时间,也为了安全和工作方便,决定从香山别墅搬进中南海,住入菊香书屋里。与就从这里搬了出去。
6月15日这天下午,他离开香山双清别墅,到中南海开会。新中国成立迫在眉睫,新政协筹备会议预定这天晚上7时30分在勤政殿开幕,会要开一段时间。他除了参加会议,还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代表见面、谈话,洽商建国大事。
从3月25日至6月15日,他掐指算来,党中央在香山,只差十天就满三个月了。在这短短三个月里,形势又有了迅猛的发展,百万大军渡过了长江,接着又连续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重要中心城市,人民正在江南前线乘胜追击。新政协筹备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形势发展虽快,但局面却极为错综复杂。2月初,斯大林虽然派了米高扬来访问西柏坡,同我领导人会谈,但与此同时,苏联驻华使馆那些天正随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往广州。在渡江之前,斯大林就发来电报,劝中共就此止步,不要轻易南下,以免引起美国干涉。在占领南京后,苏联各主要报纸虽然都加强了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宣传报道,但苏联政府随即又同国民党政权就“延长合办中苏航空公司”开始谈判,罗申大使仍继续留在广州。
对此是不满意的,很有看法。南京解放后,他满含激情写的那《七律?人民占领南京》中,就有隐有所指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佳句。直到60年代中期,他在会见戴高乐总统的代表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时,还曾提起渡江前的这些事。
早在南京解放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到处找中国共产党人拉关系;南京解放后,司徒雷登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驻华大使又继续留在南京观望。这些情况,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中央不能不加以考虑。本来,在3月初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在报告中对于帝国主义是否会承认新中国的问题作出过基本估计: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绝不能很快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因此,“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但是,根据现在这些新情况,如果能够通过外交渠道制止美国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可能,促使美国政府采取接受现实的立场,抛弃众叛亲离、腐朽不堪的国民党政权,承认新中国,那将极大地有利于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因此,他与党中央除了从的角度对美国可能的出兵干涉与外交不承认进行充分考虑之外,也采取了灵活、积极的态度,他曾于4月28日致电渡江前线总前委和华东局负责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这样,就产生了黄华在南京与司徒雷登的非正式接触。为此,他日前刚刚同意通过燕大校长陆志韦出面邀请司徒雷登北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