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研究

价格 45.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东莞市博文图书有限公司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78年以来中国的自然灾害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学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救灾及减灾工作进行梳理和研究。先,力图清晰地展现当代中国救灾减灾工作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其次,分阶段对中国在救灾方针、救灾理念、救灾制度、救灾体制、救灾应急机制、经常性社会捐助、救灾靠前援助和合作、救灾物资储备、减灾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考察研究。其次,在展现历史全貌的基础上,通过微观研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在演进过程中的历史特点、成败得失、深刻教训和历史经验,力图揭示出一些对当前救灾减灾工作有益的启示。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选题价值和意义
三  研究现状概述
(一)相关资料
(二)相关著作评述
(三)相关论文观点概述
四  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及关于今后研究的几点看法
(一)研究空间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难点
五  主要研究方法
六  基本框架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  1949―1976年中国传统救灾工作的回顾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救灾减灾工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灾情
(二)1949―1956年灾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救治灾荒的政策和措施
二  1956―1976年中国的救灾减灾工作
三  对1949―1976年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反思
(一)救灾款的发放使用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相适应
(二)影响了灾民生产自救的效果
(三)不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救灾中的作用
(四)救灾工作过于依赖行政手段
(五)容易造成虚报灾情,多要救灾款的现象
(六)救灾工作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
第二章  1978―1989年中国传统救灾工作的调整――以“改变救灾款的使用办法”为中心
一  1978―1983年救灾工作的恢复
二  1983―1989年救灾减灾工作调整的背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二)农村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三)财政体制的改革
(四)原有救灾政策与形势之间的矛盾
(五)救灾工作方针的演变
三  1983―1989年救灾减灾工作的调整
(一)实行救灾经费包干
(二)试行救灾保险
(三)改革救灾款的发放使用办法
(四)救灾与扶贫相结合
(五)创办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
(六)接受援助,加强合作
四  1978―1989年救灾减灾工作调整的反思
(一)灾情信息管理混乱
(二)救灾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较低
(三)在接受救灾援助问题上仍然受到“左”的桎梏
(四)救灾款的筹集和使用没有摆脱传统救灾体制的影响
第三章  1989年后中国传统救灾减灾工作的改革――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为中心
一  中国传统救灾减灾工作改革的背景
(一)中国减灾十年委员会的成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的召开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  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深入改革
(一)救灾与减灾相结合
(二)实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的救灾模式
三  深入推进救灾工作的社会化改革
(一)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开展
(二)整顿、规范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等群众互助组织
(三)整顿救灾保险工作
四  对待救灾援助的态度
(一)1991年华东水灾
(二)1991―1998年间中国对待援助态度的新变化
(三)减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  1989―1998年中国救灾减灾工作改革的基本评价
(一)救灾与社会救济没有有效的区分
(二)灾情等级界定和各级政府救灾责任划分尚不明确
(三)政策法规建设工作滞后
(四)各部门减灾救灾缺乏协调性
第四章  1998年以来中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建设――以“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中心
一  1998年以来救灾减灾工作改革的背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的颁布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